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显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扶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摘自《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二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摘自1874年《捷报》卷12


回答:根据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023-12-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改编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利润优厚,民族资本家称之为“黄金时代”。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膛乎其后。最有发展的华商棉纺织业也难与日、英在华纱厂竞争。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估计工矿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净值在13亿元左右。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趋于萎缩,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3 . 下表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材料
明朝中后期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籽轴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十九世纪中期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在鸦片战争后,受到帝国主义商品入侵的破坏,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同归于尽。

——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

十九世六十年代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十九世纪末民营企业从1870年到1894年,共计有151家,总资本只有洋务企业的九分之一。1872年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丝厂,生丝行销欧美,获利颇丰。1894年,广东的机器缫丝业发展到88家。

——整理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一战期间1902年起,荣氏家族第一代代表人物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14年至19228年间成长迅速,其产量占到其时天下面粉产量的29%。

——摘编自《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2022-04-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机构的具体名称,并对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2022-04-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玉环市玉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瑞蚨祥创办之初可能面临哪些阻碍?
(2)材料二中瑞蚨祥青岛分号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简要分析其成因。
(3)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022-01-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穆炳元(生卒年不详),宁波定海人,曾在1841年秋天的定海战役中被俘,因为他会讲英语,跟随英军进入上海,在英军离开后,选择继续留在上海发展。当时一些洋商洋行如遇有大宗交易,都请他做中间人,业务甚为繁忙。后来,他开始招收学徒,传授语言和经纪人知识,学生多是从浙江到上海谋生的家乡子弟。穆炳元自己担当和传授的角色就是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清初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为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近代逐步转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的中间人或代理人)。随着通商口岸买办阶层的兴起,穆炳元被后人称为“上海买办始祖"和“洋泾浜英语"(用宁波方言音译的英文、英语)教育的鼻祖。

——摘编自毛祖棠《百年浙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穆炳元成为“上海买办始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买办”对中国近代商贸发展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引自王静芳《华人世界》

材料三   “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1840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二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有何重大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了材料三中的“变化”?并说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历经了哪几个阶段?请你谈谈对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认识。
2021-08-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新变化为传统物流活动的近代化创造了客观条件与可能。外国资本、国家资本以及民族资本这三股势力开始向以交通输运业为核心的近代物流行业投注资金。外国资本最早在中国投资近代物流行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利于其对中国的掠夺与瓜分,而客观上却成为中国物流近代化过程中最先出现,也是最具实力的一股力量。国家资本与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的示范效应下,也开始向以轮船、铁路等为载体的近代物流业流动,其中国家资本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利益,试图通过对近代物流的投资,带动工业、商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以维护其统治。而在外国资本与国家资本夹缝中求生存的民族资本,看到近代物流行业所蕴含的巨大利润,自晚清开始大量向物流产业进行资本转化。物流近代化打破了封闭的商贸格局,促进了商品流通,加快了人口流动。并以近代物流网络为依托,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商贸中心与物资集散地,从而在铁路物流枢纽与水路物流枢纽地区催生了一批近代城市。

——摘编自贾杉《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18401949年》

材料二   2009年新修订的《邮政法》首次将快递业务纳入调整范畴,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极大地释放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民营快递企业打开了大门。数据显示,2010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快递业的成长是中国改革的红利释放,也是我国全方位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让快递服务网点在城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乡镇覆盖超过90%,实现了快递横向到边,纵向到村。同时,《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8.29亿,互联网普及率59.6%,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7%.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为快递业提供了一个网络中枢神经,保障了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2003年电商快速崛起,让企业和消费者对快递的需求暴增。快递企业敏锐地感受到这个机遇,纷纷与电商展开合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18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亿,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

——摘编自王震等《中国快递的变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1-04-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延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后、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18«91886亏损胡恩燮
铁矿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3.01.74.39.47.1
19301937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020-12-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曾享誉世界,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材料一   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000多两。

材料二   下图为1890年前后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规模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居世界第二位,故被当时的舆论称之为“东方雄厂”。


——《汉阳铁厂——湮没的钢铁巨龙》

材料三   1872年,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承担龙袍制作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宫内造办处有哪些特点?龙袍的昂贵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的兴建是出于什么目的?东方雄厂并未改变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3)继昌隆缫丝厂和材料一中的江宁织造相比,在性质和生产方式上区别是什么?分析继昌隆缫丝厂这类企业的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