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命运多舛

材料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材料2:

(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新生的机器缫丝厂遭到土法缫丝业主的妒忌,封建官府也视此为异端。“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

1881年,继昌隆缫丝厂被迫停办,陈启沅只好将厂迁至澳门。

——据《南海县志》整理而成

材料3:英国人认为:机器出口(指向中国出口)恐非西国之福。中国多织一匹,即我国少织一匹。销路既阻,出货必减,将来船行受亏,始置不论,我国所有各厂,不久将停闭,致工人无处营生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4: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设立各种示范场所,推广技术,劝导人们创立实业,筹办国货展览会和组织参加外国展览会……

——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条例、章程、法规

材料5:世界大战期间,由英国输入中国的货物,1918年跟1913年相比差不多减少了一半,法国货减少了1/3,德国货几乎完全停止了。

     ——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前编(1840-1919)》

材料6:据统计,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390家会员厂仅存100家,开工者只20家;中国工业协会重庆分会所属工厂470余家,停工者达2/3;四川中小工厂联合会的1200家工厂,停工歇业者达80%。当时重庆有1405家工厂,停工倒闭者竟达千余家;成都从抗战胜利到1946年7月,工厂停闭了2/3;昆明停闭的工厂,约占工厂总数的60%;贵州全省在抗战胜利前有大小工矿企业1500家,到1945年11月初,停闭的已达60%以上;西安工厂也大量停闭。

……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946年7月,上海有大小民营工厂3419家,受美货倾销冲击,倒闭停工的竟达2597家,占76%。上海全市有200多家制药厂,在美国西药倾销下,1946年先后倒闭了160家。全市有袜厂240余家,在美国尼龙丝袜冲击下,有172家被迫停工。上海有近百家奶牛牧场和乳品工厂,因竞争不过美国奶粉和乳制品,纷纷停工关场。

     ——白寿彝《中国通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2)谈谈你对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多舛原因的看法
2020-04-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工业化道路艰难坎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机器制造局                                                开平煤矿


(1)指出材料一中两家企业的性质和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类企业的兴办对中国近代工业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l872(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县创建继隆昌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机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圈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风化。”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荣氏兄弟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坎坷的社会根源。
2020-02-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为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及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政策的背景,简述重商主义成为官方政策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直接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民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6 . 从一定程度上看,商业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出朱雀门东壁,多为妓馆;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金融经济,在历史上最低限度有三次突然猛进。此即西周至两汉,唐宋之间,明清之际。但无一次其突出使中国经济史改观。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商人至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明朝的政策,缺乏积极精神,虽严格执行中央集权,却不用这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而是强迫它与落后的经济看齐。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兴起了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新式商业,资本主义商业逐渐滋生。同上海五金店交换的,一极是进口外国机制五金材料的洋行,另一极是中国工、矿、交通企业。商业资本已同外国产业资本发生联系,又部分地服务于本国产业资本。19世纪下半叶,有不少中国商人在上海和其他通商口岸的大小外资企业中搭股。琼记洋行、旗昌、东海等轮船公司,华股占一半以上;烟台、怡和等丝厂和华兴玻璃厂中,华股超过80%。鸦片战争后不久,就有商人投资于现代企业,1894年以前,中国出现了100多个现代企业,其中大多有商人的投资。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明清商业不能“使中国经济史改观”的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商业资本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业资本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甲午战争前达到高峰。民族资本工商业表现为规模小、资本少、力量微弱,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据统计,甲午战争以前,活跃在船舶修造、缫丝业、棉纺织业、火柴业等部门的工商企业有145家,创业资本总量约540万两,雇工人数约54000人。重工业如采矿业中有民族资本22家,资本总额为280万两,雇工人数13500人民族资本工商业多由官僚、买办投资经营,产生之初就与外资工商业、官办工商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资本工商业深受外资势力的压迫,在商品价格、原料、销售市场等方面无法同外资竞争。

——摘引自陈文海主编《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族工商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基本特点。
2019-09-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1912—1925年、1937—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3)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9-09-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态度(政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睢宁等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当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型企业主要特征有哪些?
2019-09-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企业名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房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年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年100450016.7750
1901-1911年340560031510
1912—1919年600多13000751625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材料四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数政治派别
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
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
统一党程德24旧官僚
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和明代的“机房”相比,最大不同点是什么?简述民族企业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5)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的比例及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
2019-09-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