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这些数据说明晚清
A.中国炼铁技术领先世界
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洋务运动侧重开办民用企业
2019-04-10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因。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2020-07-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迩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儒以线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纽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溯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工业4.0时代的有利国内外经济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1895—1911年
总数年均总数年均
家数1534.1480047.06
资本数3803102.7816578975.18
每家资本24.86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1-17更新 | 955次组卷 | 2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0年1月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年份农业(亿元)工矿交通业(亿元)服务业(亿元)国民收入总计(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人口(亿)人均国民收入(亿元)年平均增长率(%)
1850181.644.1543.80
188799.8714.4929.07143.43-0.644.0035.90-0.54
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4.5541.220.51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上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2018-07-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强化训练(五)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近代中国不同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图(1937年为国统区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工业化进程处于停滞状态
B.社会性质造成工业结构的畸形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
D.民主革命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9-05-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依据此统计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官办企业在近代工业总量中居于主导地位
B.外国人办的企业产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商办企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
D.三类企业创办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021-08-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岳池县、前锋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年份农业(亿元)工矿交通业(亿元)服务业(亿元)国民收入总计(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人口(亿)人均国民收入(亿元)年平均增长率(%)
1850181.644.1543.80
188799.8714.4929.07143.43—0.644.0035.90—0.54
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4.5541.220.51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时间机制棉布进口机制布国产机制布手工棉布
18400.460.4699.54
18603.183.1896.82
189414.1513.360.7985.5
191334.8332.572.2665.17

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C.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