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1916年前后,中国民营纱厂的厂房由过去易燃的二三层楼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的锯齿形建筑。动力设备由蒸汽引擎改用电力马达;在管理上,多聘用专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员,建立产品检验和机器检修制度。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国际竞争的渐趋激烈
C.欧美列强的技术性援助D.政府的实业救国政策
2 . 1890年,马建忠在《富民说》中指出:“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进口货少。出口货多,则已散之财可复聚:进口货少,则未散之财不复散。其或散而未易聚也,莫若采取矿山自有之财。”材料反映了(     
A.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B.外国资本输入不断加剧
C.发展民族实业的主张D.求富以自强政策的改变
3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日“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造二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1214日《申报》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始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反映了什么?
4 . 下表为晚清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创办的机器厂矿和公司状况表。它反映了当时
类型数量经费或投资额(单位:两)工人(单位:人)
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5000万1000
洋务派民用企业27个2964万25500~29500
私人资本企业170个879万60000

A.洋务企业阻碍私人企业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民主革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D.“实业救国”思潮高涨
2022-06-01更新 | 39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地域分布统计,其中居前7位的城市分布状况。根据你的判断,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地域(代号)工人数(人)占工人总数的%
36,22047.75-46.40
12,850-13,35016.94-17.10
10,30013.58-13.20
3,080-4,1804.06-5.35
2,970-3,2403.92-4.15
1,0001.32-1.28
700-1,0000.92-1.28
其他8730-877010.72-10.47
A.上海、汉口、广州B.南京、福州、苏州
C.香港、厦门、重庆D.北京、天津、宁波
2022-06-01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在中西砥砺的初始阶段,西方人由于语言不通,“一切事物惟华籍买办是赖”,在交往中买办们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不去买田置地,而去投资近代企业。这一状况
A.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B.表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C.催生了民族工业的产生D.导致了小农经济彻底地瓦解
7 . 如表为1920年中国工业状况统计表。由表可知,中国近代工业
业别厂数(家)资本(千元)工人数(人)
纺织工业47582750358110
食品工业2806324643150
印刷文具业511082111825
机械五金工业2523888525720
冶炼工业12321508990
化学工业3834755861955
公用事业2438537715190
军械工业2312800028500

①发展非常迅速       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③受社会性质影响   ④侧重民生和追求利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14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预测卷(浙江专版)
8 .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省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统计情况。该地区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的变化
时期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
商业人数
1820~1849年292900
1850~1879年7215498
1880~1911年156011838
A.反映了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流动趋势B.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关
C.说明该地区的居民受外来压迫最重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022-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东北地区的粮食贸易

材料   近代东北粮食贸易研究

时间概况
咸丰十年(1860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861年开始,以营口开埠通商为标志,东北的海外贸易兴盛开来。1873年,东北大豆在奥地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参展,受到青睐,南洋国家对东北大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东北粮食贸易逐渐走向全面麦展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大连逐步取代了营口,成为东北进出口商品的重要港口。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利用新兴的港口域市纷纷与东北展开贸易,东北粮食的贸易额呈阶梯状不断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例如油坊,火磨、烧锅等一些加工作坊开始出现在东北。而这些产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也带动着农产品贸易的多样化,粮食贸易走向成熟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东北地区不止粮食贸易得到发展,其他商品贸易也逐渐发展至成熟。直至1931年,东北粮食的种植和农产品的生产,逐渐开始受限,粮食贸易的繁荣也逐渐消逝

——摘编自张雪《近代东北粮食贸易研究》


选取表格中任意一个时段,从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022-05-07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10 . 如表为晚清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创办的机器厂矿和公司状况表。它反映了我国
类 型数量经费或投资额(单位:两)工人(单位:人)
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5000万10000
洋务派民用企业27个2964万25500—29500
私人资本企业170个879万60000
A.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民主革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D.“实业救国”思潮高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