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始时以军事工业为重点,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遇到了急待解决的财政方面的困难以及原料和燃料等问题。因此,必须相应地发展煤、铁等工业。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民用企业。

——摘编自齐春晓《简述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企业》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但除广东的缫丝厂外,都是到19世纪80年代才有所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船舶修造业、缫丝业,继有火柴、造纸、印刷等业兴起,他们都属小厂,创业资本仅数千两,最多不过数万两,仅一家丝厂达10万两。进入19世纪90年代,设厂增多,并有轧花、棉纺织厂,资本二三十万两者已不罕见,更有达50万两者。然而比之洋务企业,仍属小型,技术设备亦多因陋就简。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共同影响。
2022-08-03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晚清时期,清政府陆续向18国派驻使团,职掌各有不同,其中遣使德国的主要原因是“订购船炮”。清政府向德国“订购船炮”是为了(     
A.镇压太平天国B.抵抗英法联军C.推进洋务运动D.开展戊戌变法
3 . 1872年,李鸿章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这一建议促进了(     
A.大型百货公司创建B.富国强兵目标初步实现
C.工厂制度开始引进D.民用股份制企业的出现
4 .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许多著名新式学堂,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些新式学堂

年份

1862

1866

1876

1880

1887

学堂名称

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天津电报学堂

广东水陆师学堂

类别

外语

军事

科技

科技

军事

A.终结了科举选才制度B.类型单一很难实现预期
C.立足培养实用性人才D.实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   “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 焦及眉毛,俄国之僭 伊犁, 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 势极形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 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   “忽然醒悟”所推动的 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起义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6 .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的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     
A.向西方学习B.维护清朝的统治
C.抵抗列强的统治D.镇压义和团运动
7 . 美国史学家瑞恩·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几十年。”这些杰出人物(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生产技术B.创建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D.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8 . 下列两段言论反映了清廷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态度:(1)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2)如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追随,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
其变化最能说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终成社会共识B.瓜分危机刺激士人民族救亡决心
C.“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国家命运D.“武威德化”逐步让位于抵制侵略
2022-03-1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9 . 张鸣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这个运动,有三套逻辑。第一套逻辑,就是地方势力崛起的逻辑,由地方倒逼中央。第二套逻辑,就是汉人崛起的逻辑……第三套逻辑,就是学习西方的逻辑。”该运动是(  )
A.东南互保运动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戊戌维新运动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运动,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裂缝,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该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预备立宪D.五四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