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4年,基于筹集对法战争巨额资金的需要,英国政府以8%的利率发行了120万英镑的公债,建立了英格兰银行,该银行筹集了大量长期贷款,帮助威廉三世政府度过了难关。此后英国组建了联合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这两家企业同英格兰银行一样都向国家提供长期贷款。这加强了英国战时的力量,也保证了英国在和平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降低了英国政府的融资成本。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条例》赋予了英格兰银行基本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利,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对其他银行遇到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确立了“银行的银行”地位。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最终确立,英国政府通过英格兰银行能够在发生金融危机或恐慌时迅速向困难金融机构提供清偿手段,维护英国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随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英国确立了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各国货币系统与伦敦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使得英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世界货币的供应,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安全和增值准则的建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拨款,一部分来自以股份公司名义募集的资金,但只是吸引公众财务投资的一种形式,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并不受影响。1883年开平矿局受上海金融风潮影响股票大跌,有巨款厚资者表示“誓不买公司股票”。中国当时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钱庄和票号,但它们一般规模较小,向它们借款的人多以应急为主,满足不了政府大宗借款的需求。清朝实行银本位制,主币是白银,而且是银两,国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银行,针对这种情况,李鸿章在1887年批准了与美国人合办的华美银行,但被朝廷喝止。政府清最后只能向外国银行借款,这些钱不仅需要高额利息,而且许多借款都以关税、盐税、路权作抵押。

——摘编自陈忠海《洋务运动:一场金融缺位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确立的背景,并概括其在推动英国崛起中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英国相比,中国在近代化起步阶段在财政金融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兵书始于西周,历代史籍所辑录的兵书达3380部,23503卷。中国古代兵书言兵却不限于言兵,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等有关因素系于一起,从哲学高度观察、评论、解释战争,形成了“舍事言理”论述军事问题的传统。中国古代军事家把“止戈为武”作为思考战争问题的逻辑起点,把“道”作为战争取胜的首要因素,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军事战略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不仅诸多兵家各抒已见、自立门户,而且政治家、思想家也都踊跃参与言兵议兵,文人学士也以诗词歌赋来论述用兵得失,他们共同构建了古代兵学的理论大厦。

——摘编自王少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色》

材料二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统治,抵御外侮,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创办军事工业等达到“自强”的目的。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学堂,向西方列强派遣留学生和大量翻译西方科学与军事书籍。19世纪70年代的海防大讨论,改变了以往“重陆轻海”的传统,确立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战略思想,清政府在国防政策、战略战术等各个层面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军事思想的近代化。但在甲午战争中,清军作战思想落后的弊病充分暴露出来,改革军制成为朝野一致的呼声。

——摘编自彭永《晚清军事思想变迁考察》等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奉行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邓小平抓住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现代战争不相适应的矛盾,强调军队建设应以现代化为中心,以“百万大裁军”为突破口,踏上了精兵之路。

——摘编自陶七一《中国共产党80年建军思想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军事思想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实践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军事思想的重要影响。
2020-12-1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章程都强调“查此局虽系官督商办,究竟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似宜仍照买卖常规,稗易遵守。一切工作事宜,均以中国商民为之,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方能持久”。但此类企业经营最终失败。其失败的原因在于
A.官商勾结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B.军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C.商人对洋务运动失去了信心
D.官僚权力凌驾于资本之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材料二: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