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闯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月,内阁学士宋晋以“靡费太重”为由攻击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对此,李鸿章向清廷提出兼造商船,华商自立轮船公司,以解决养船经费的不足,得到了清廷的批准。不久,上海轮船招商局设立。1877年。招商局收购关商旗昌轮船公司,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

材料二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最用画汽权物借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偿值之高,活予从前,通获厚利",在继昌隆的带动下,南海、顺德两县的理丝业勃然兴起,到1881年已有10个厂,服车2400架。90年代初。广东缫丝厂发展到5060家,大厂雇调工人这800人之多。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举措?说明这些举措的目的。
(2)继昌隆缫丝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3)说明上述两类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
2023-01-20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年冬季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2 . 1885年以后,中国进口商品有鸦片、棉纱、棉布、棉花、毛织品、食品、日用品、文具、玩具、五金器材等。中国出口货物种类,主要有豆类、草帽辫、草席、花生、皮毛、桐油、锡、猪鬃等这反映出,当时(     
A.鸦片贸易开始实现合法化B.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C.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D.中国民族工业失去活力
3 . 1872年,宁波创设了19家现代工业企业。到1921年,全宁波共有39家现代工业企业,分类如下:
企业经营类别数量企业经营类别数量
棉纺针织业9家食品加工11家
机器修理业6家公用交通业5家
日用品工业8家
据此可知
A.面粉业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
B.宁波的近代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C.宁波发展近代工业的条件优于其他地区
D.宁波近代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清政府放松限制
2022-02-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二)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船坞出现在华夏的海港,洋人的工厂建到中国的腹地。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其变化的表现包括
A.家庭手工业出现B.洋务企业出现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产生
2021-08-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2020-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6 . 整个19世纪下半期,在华各类外商企业中,华商附股现象极其普遍。如1862年创办的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其100万两开业资本中有六七十万两是华人投资。附股现象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缺乏商办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B.政府禁止私人投资兴办企业
C.外商企业资金匮乏D.洋务企业不注重吸收民间资本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札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札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四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缘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钾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8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因。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2020-07-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1895—1911年
总数年均总数年均
家数1534.1480047.06
资本数3803102.7816578975.18
每家资本24.86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1-17更新 | 953次组卷 | 2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0年1月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表现为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手工棉纺织业的兴起
D.洋行开始在沿海设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