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在上海一带,原本存在着锻铁、铜锡器制造、木船修造等工具制造类手工业,开埠通商以后,列强商轮、军舰停靠于中国口岸者渐多,这些轮船的维护、修理使本地手工业者获得了大宗生意,这些手工作坊有的就转化为了早期的本土机械企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
B.传统手工业抓住了质变为新式工业的契机
C.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D.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020-03-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工业化道路艰难坎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机器制造局                                                开平煤矿


(1)指出材料一中两家企业的性质和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类企业的兴办对中国近代工业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l872(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县创建继隆昌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机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圈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风化。”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荣氏兄弟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坎坷的社会根源。
2020-02-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3 . 张謇主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一现象说明洋务运动
A.抵制列强经济侵略B.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培养近代科技人才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4 . 以下是《1895—1913年华资企业数及其创办资本表》,该表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企业数创办资本(1000中国元)
内地华资企业22933158
通商口岸华资企业23965057

A.内地是全国经济发展重心B.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更深
C.民族企业发展受一战影响D.内地民族企业更易受外资企业的排挤
5 . 1881年陈启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因当地作坊织工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被迫迁厂到澳门,1887年陈启沅重回南海县开办缫丝厂时,特意开发了与传统手拉丝车相似的脚踏式缫丝单机,很快就普及到了家庭作坊。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矛盾B.激发人们兴办缫丝厂的热情
C.增加所办缫丝厂的原料供应D.推动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
2020-01-18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杨村一中、宝坻一中、静海一中、芦台一中、四十七中等六校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1895—1911年
总数年均总数年均
家数1534.1480047.06
资本数3803102.7816578975.18
每家资本24.86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1-17更新 | 953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8 . 著名经济学者许涤新提出,外国在华资本是中国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资本主义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尽管列强在甲午战争前尚未取得在中国设厂的权利,但到1894年各国在华工厂已超过100家。许涤新的观点已为多数经济学者所采纳。这一观点说明了
A.西方的侵略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
B.中国资本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C.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西方经济扩张推动了中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创新
9 . 方举赞原是流动的打铁匠,因与英商老船坞的头脑是同乡,得到买卖老船坞旧铜皮、铜钉等机会,赚了钱。于是同别人合伙开打铁小作坊,以后发展为机器厂,这说明近代中国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产生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诞生了早期民族资本家D.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为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及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政策的背景,简述重商主义成为官方政策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直接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