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1883年,《字林沪报》报道:“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一报道反映了
A.近代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B.近代企业分布日益合理
C.兴办实业热潮迅速掀起
D.近代企业竞争渐趋激烈
2 . 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中国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中国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般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光绪朝

材料二李福明办有一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也被迫停业。

材料三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扎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十月运到宁波。

材料四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频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摘至《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三所指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公司使用的日本制造的机器,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四概括分析此厂频于停业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8-07-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3.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4 . 19世纪末,清政府准备“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B.为辅助洋务派企业
C.解决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
D.抑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2018-07-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3.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5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上述材料表明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D.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018-05-18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任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人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编者注:绅商指既有功名职衔,同时又经营工商业的社会群体。张謇等人是其杰出代表。)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二为提高商业效率和收益,商人在贸易实践中还创造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如合伙制、特权和特许公司、股份公司等。……商人阶级逐渐成为一支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政治力量,开始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商人还热心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通过资助公益事业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爱,借此赢得良好的声誉,进而提高其社会地位。

——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商人与近代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8 .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晚清的某一运动。下列创办的企业不属于这一运动的“现代化尝试”的是
A.江南制造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发昌机器厂
9 . 1873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B.得益于清政府放宽对设厂限制
C.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
10 .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棉花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