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日“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造二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1214日《申报》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始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反映了什么?
2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有向下沉沦的一面,这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但又有上升的一面,这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历史的进步。

——《历史研究》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中国上升的一面?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工业“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2021-08-28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经过长期的开发, 到明代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时期,最先显示出传统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社会转型初露端倪。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农民冢庭手工业为基础的乡村工业化(及学者们所说的早期工业化),在丝织业、棉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到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了“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摘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晚清到民国时期, 中国进入到农商社会后期。此时国际形势发生巨变,经过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用武力叩开中国国门,外国资本主义挟其机器生产之威力从沿海逐步渗入内地,江南区域经济被迫发生调整并出现分化。少数都市(例如上海、宁波、天津、武汉、广州等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机缘巧合走上工业化道路迈进工商社会门槛;也有部分市镇或原地踏步或趋向衰落;而广大内地农村则停滞不前。

——摘自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江南地区“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区域经济转型的特征,并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洋务派利用国内外暂时的和平环境这一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工.此后,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区兴办了近代工业,即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

材料二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增值情况(单位:万元)


材料三   建国初期,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大力保护和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53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摘编自邱守群《中国共产党对荣氏家族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并归纳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该时期发展最快的两个工业部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和由此引发的政治变革。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为6.6%……从1842年五口通商始,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共有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内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1)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和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3)根据材料三,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9 . 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两个时期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材料二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1)材料一中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9-04-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者企业名称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1872年广东南海陈启源(沅)
1899年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1)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陈旭麓等编《汉冶萍公司》(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材料三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材料四   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材料四中的F2可能是哪些因素?
2019-04-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