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5年8月,给事中褚成博上奏朝廷∶"请招商承买各省船械机器等局"。对此,户部奉旨议奏,认为"中国制造机器等局不下八九处……糜帑已多,未见明效,如能仿照西例改归商办,弊少利多"。清廷随即接受这一建议,开始推行改制、劝商、保商政策,除了动员商人集资创办新厂之外,对于旧有洋务派官僚所创办的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立意改归商办。到1903年,清廷议设商部。1904 年又奏定《公司律》和《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前者规定了公司的组织形式、创办呈报程序、经营管理方式、股东权利、董事会的组成和权限等;后者规定∶"无论现已设立与嗣后设立之公司及局、厂、行、号、店、铺等,均可向商部注册,以享一体保护之利益"。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在改归商人承租经营或完全商办后,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如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前后创办的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初创时均为官办或官商合办,到1902年即因经费不足、严重亏损等原因,不得不租给广东商人韦紫封、邓纪常组织的应昌公司承办,企业性质转变为商办商营,并逐渐扭亏为盈,到1907年获纯利近 15万两。

——摘编自虞和平 吴鹏程《清末民初轮船招商局改归商办与官商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官企"改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的"官企"改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千余肆”,后历经两宋明清的发展,古代商业行会达到了顶峰。古代行会规定,加入行会后在原料采购、商品销售、运输用人等方面,均可优于其他从业者,商业行会在行业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代行会的发展离不开强力机构的支持。传统中国,外出经商者常常按地域籍贯形成商帮,遇事即互帮互助,商会作为工商业者的组织便承担起了这方面的职责,在社会保障和慈善公益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古代商业行会推出禁止帮工成立自己的“行”“帮”等组织的习惯法,在司法上享有部分的自决权,有很多习惯法就是行会组织通过与地方政权的密切配合而议订的,不少还由官府出面发布,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摘编自张宇丞《古代商业行会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商业组织的革新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商会是在清末出现的最为普及的新式商人组织。1896 年,张謇议设的商会是包括各行各业的综合机构,也是介于官商之间的桥梁机构,至1912年,全国商会达998所。1930 年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商会法》和《同业公会法》,仅徐州就陆续改组或新成立同业公会36个,1930年冬,县商会改组,选出15人为执行委员,组成委员会,另选5人为监察委员,组成监委会。1932 年,县商会设立了小额贷款处,向大商户筹集的贷款基金约1000元,无息借用,发放无息贷款的对象是小摊贩。1949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组织工商业联合会的指示》,要求在“一些大中城市改组、改造旧商会,旧工业会、旧同业公会,先后成立工商联的地方组织以便教育和团结私人工商业家”。

——摘编自赵良字《还代商业组织的嬗变与城市社会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行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商业组织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2-04-20更新 | 5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