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下表为 1914 年—1920 年中国工业投资资本规模及在整个工业系统的比重情况。 这说明当时中国(     

资本额

1914年

1915年

1920年

企业数比重(%)企业数比重(%)企业数比重(%)
1万元以下551504764220431
1万-5万元305273593216124
5万-10万元8588686610
10万-20万元736908579
20万-50万元5556768212
50万-100万元192232335
100万元以上222262579
总计11101001127100660100

A.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提高D.民族工业规模效应显现
2023-04-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10-1919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商品率
1910 1919
粮食16% 22%
棉花33% 42%

由此可知,该时期农产品商品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列强放松中国的侵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D.列强对中国原料的需求
2023-02-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山西煤藏丰富,1907年成立的山西近代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保晋矿务总公司,利用小机器开采煤矿。如图是其部分年份的账面盈亏情况(单位:元)。图中所示可用于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B.国内政局决定了中国工业发展速度
C.新式生产方式的推广极其缓慢D.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民国政府于1912~1916年制定和颁布了86项经济法规。下表所示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内容:
1解除开办企业设厂注册的若干限制:商人呈请注册开办厂矿,只要符合《商业注册章程》,即可直接向地方官厅呈请,不必再经商会转呈
2取消清政府对开矿业的各种限制,鼓励商人出资或吸引外资从事矿业开采,且1914年颁布的《矿
业条例》规定,商人从事采矿业当减免矿产税
由此可知,民国政府(     
A.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B.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C.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工业建设D.着力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1912—1915年全国26省区商会数目,表反映的是(     
年份1912年1915年
商会数(所)7941211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新文化运动兴起
C.官僚资本的加速膨胀D.清末新政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1916-1922年中国纱厂数量统计折线图,据此可知()
A.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管控B.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C.民族工业结构渐趋合理D.国际局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历史上把民族工业这一发展状况称为
A.开始产生B.初步发展C.短暂春天D.陷入绝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1911-1927年间中国铁路经营状况统计表类型,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类型1911年1927年
公里数百分比公里数百分比
自主经营665.626.91043.948.0
帝国主义经营直接经营375939.14330.2533.2
控制经营519254.07666.2958.8

A.自主经营铁路增长速度较快B.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毫无成效
C.混合经营的模式被广泛认可D.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日益减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部分)

年份英国本土日本美国法国俄国
189514.1%10.2%6.5%5.6%
190311.8%15.7%8.8%2.9%
191311.6%19.0%7.5%4.7%6.9%
19187.2%38.7%13.0%3.1%
192013.6%28.5%16.1%2.0%
19307.8%24.7%16.5%2.7%

——据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1965年,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至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韩亚品《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30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