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A.甲午战争进一步瓦解了我国的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2019-08-12更新 | 8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3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
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B.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
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
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 . 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打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反映出
A.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
D.中国政权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       )
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