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传统伦理观念崩溃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政策环境相对宽松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022-05-25更新 | 597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
•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
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2022-05-23更新 | 579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2383.58104.92
19152097.3493.30
19162062.0741.42
19171559.4385.47
19181334.0830.66
1920848.4323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019-01-30更新 | 1580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柳州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源于
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D.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2021-04-08更新 | 340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开学)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外部原因主要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企业家“实业救国”思想驱动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平遥古城平面图

材料二 民国4年,张志圣、张志道、张志德兄弟三人在(平遥)县城下东门外创办了“公益盛”织布局,率先引进铁织布机,生广规模相当可观;民国5年,宋梦槐、赵鸿谟创办了“金井火柴公司”;民国6年,直隶省(今河北)交河县孙希发来到平遥,随后创办了“聚共铁工厂”;民国13年,祁敬斋联合赵鸿猷创办了“金井电灯公司”;民国19年,王汝恩、祁敬斋、杨汝霖等创办了“晋生面粉公司”;民国23年,又购置发电机组,向城内送电,更名为“晋生面粉电灯公司”。

——摘编自郝亮《平遥近代工业发展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的主要特色。从图中选择一处遗址,指出其历史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山西平遥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8-05-29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10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简答题 | 较易(0.85) |
8 . 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何时产生?导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促进其发展的国内因素是什么?其发展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3)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019-09-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铁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生于1883年,曾就学日本,专学化工。1914年,他与几位同事集资5万元,于天津塘沽办起久大盐厂,生产精盐,那时老百姓叫它“洋盐”。这是范旭东等人从事中国化学工业的起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7年,范旭东等又集资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铔厂。所产“红三角”牌纯碱与洋碱公司相争,长达二十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 范旭东又决定兴建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碱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行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进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乌托邦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但又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乌托邦”根源于近代社会性质
B.“黄金时期”指的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列强卷土重来导致“转瞬即逝”
D.欧洲列强放松经济侵略是发展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