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2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北洋政府工商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的工矿业工人只有60多万,加上海员、铁路工人也不过100多万;到了1919年,中国工人增加到200多万,此外,当时还有1000多万城市手工业雇佣劳动者和店员。这一变化
A.源于清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C.为中国民主革命转变提供条件D.是列强侵略加剧的必然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
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2020-09-26更新 | 408次组卷 | 39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新中国成立之初
6 . 1916年3月,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十五条》,规定了中日两国共同开发鞍山一带的铁矿,“资金由中日两国商人各募集一半,将来需扩张事业时,于协议之后再行增资亦由中日各募集一半,且应待农商总长批准”。这一规定反映了
A.中国政府维护主权的努力B.南京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
C.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困境D.日本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7 .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     )。
A.实业部B.参议院C.钱业公会D.工业建设会
2020-07-11更新 | 2550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主要解决了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
A.政治前提B.资本问题C.市场条件D.自由劳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
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
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

A.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020-06-28更新 | 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10 . 下表为1914—192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入超情况统计(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1914191519171919192019261927
入超额21301535615865871618822061925992694312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不断加深B.一战后中国产品失去欧洲市场
C.国内外局势变动影响对外贸易D.工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得以缓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