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   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从进口的生产资料品来看,1913年从国外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为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了1936年,己增至3850万关两,占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生铁、钢和其他建筑五金、化学产品、工业用染料和颜料等商品的进口值及其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大为增长。1913年这些商品仅占总额的11,到1936年已增至24……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及原材料出口在整个出口商品中古比重很高,这些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典型的粗放式的特点,其增加主要依赖价格和数量的推动……

——摘编自《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2-05-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开埠前,仅为一个规模不大的中等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上海开埠时城市人有20余万,到1895年增至50万左右。1895年后,上海工业快速发展,并带来的资源的聚集,从而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市政公用事业,如交通(大规模水上运输的开辟、铁路的修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的形成)、通讯(包括电活,传真、电报等)与其他一些市政公用事业(t如自来水、电、自来火等)的发展,它们共同促进了上海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与水平的提高。到20世纪初期,上海人口达100多万,成为拥有广大经济腹地的交通中心、制造中心和金融中心城市。

——摘编自黎仕明《试论近代以来中国域市化与工业化之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前期的上海域市发展提出一个点,并送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企业发展的有利社会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你有哪些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