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津达仁堂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2

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

1914

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

1917

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

1934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

全面抗战时期

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

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1954

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

1955

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66

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

1980

恢复了达仁堂牌号

1980年后

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

20世纪90年代

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1

在上海成功上市

——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从材料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1914年开始,大生纱厂得到快速发展。纱厂从一家发展到四家,资本增加了16倍。但到了1922年,大生一厂出现了31.7万两赤字,大生二厂赤字达到39.6万两,经营陷入困境。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B.北洋政府无暇顾及实业
C.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动D.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所示呈现了1912—1919年中国煤矿生产(不包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各矿产量)中官僚资本的发展状况(开采产量单位:吨)。其中“名义上为商办”是当时掌权的大官僚以私人名义投资创办的。据此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年份全国机械开采产量官僚资本控制下
名义上为官办名义上为官商合办名义上为商办合计在全国机械开采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1912416568722702000025000034227082.2
19148260063789771800024842464540178.1
19161876008584454448627455371148845279.3
19182522023694807454635760179190662175.7
19193122237684174893126861507243880778.1

A.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较大发展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中国近代机器工业逐步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掌握经济命脉
2022-05-14更新 | 21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某学术论文设计了“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发展困境”等分论标题,据此推断论文主题是(     
A.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B.家庭手工生产的发展
C.近代洋务运动的兴起D.民族工业的曲折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1912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颁布《中国银行则例》30条,其中规定中国的银行营业范围包括:“(一)国库证券、商业确实期票及汇票之贴现或买入。(二)办理汇兑及发行票。……(四)经收各种存款,并代人保存证券、票据及其他一切贵重物件。(五)代素有交易之银行、公司、商品及个人收取各种票据之款额。”这些规定
A.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务的规范化经营
B.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C.旨在加速中国与西方金融市场融合
D.使金融机构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
7 . 《管子·治国》有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古往今来,上自政治家,下自普通百姓,为此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的改革分为三大类别: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他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王安石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整个国家才能强盛。他需要人民健康、富足,同时愿意为国家利益服务。

——摘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舆论宣传和为此而着力提倡的国货运动,激励了工商业者投资开办工厂,爱国华侨也竞相归国投资办厂和努力推销国货产品。1915年日本提出阴谋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人民更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一时间人人以用国货为荣,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摘自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并从富国的角度写出变法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两大主要轻工业系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是什么?写出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创新上“先富带动后富”的举措。
2022-01-2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北洋政府建立后,袁世凯要求修订各项经济法规,即使是前清制定,若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应即遵照适用。对于各项工矿实业,一切商办公司,“务须加以保护”‘设法维持”,农林、工商两部亟应修订法律以利实业发达。这表明当时
A.实业救国思潮助推经济发展
B.经济改革助长了复辟帝制图谋
C.法规的制定规范了市场秩序
D.政府力图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前,我国创办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机器厂共29家,资本总额为4024千元。1912年至1927年,新设企业达63家,资本总额为5679千元。1902年设立的大隆厂,创办资本为1万余元,1925年左右其资本额增加到28万元。一些原来只局限在修理业务的机器厂此时也能仿造一些机器,如大隆机器厂所制造的传动装置,被很多纱厂采用,并逐步过渡到生产成套纺织机器。这一阶段,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也超过了前一时期,从1912年开始,出现了诸如酸碱、涂料、西药等一些新兴化学工业门类。1912年至1927年,全国新设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电厂有288家。然而,重工业落后、薄弱的局面未能根本改变。

——摘编自俞国等《如何看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材料二   “一五”计划的实施结果是,五年基本建设实际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农林、水利等基本建设投资占8.2%,工业部门占56%(其中轻工业占15%,重工业占85%);农业年均增长速度为4.5%,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轻工业年均增长12.9%,重工业年均增长25.4%。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前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时期工业建设的显著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观察下图。它反映了
A.经济形势与政府决策的关系B.民族情感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C.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的依赖D.经济发展与政治运动的互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