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纺织工业作为近代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技术的发展在近代中国工业企业中具有典型意义。下图是18961936年间华商棉纺织厂纱锭数地区比较图。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传统伦理观念崩溃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政策环境相对宽松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022-05-25更新 | 597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
•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
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2022-05-23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中国1915-1922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基本状况,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
A.国民政府推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2021-12-12更新 | 41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梧州市2022届高三10月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部分)

年份英国本土日本美国法国俄国
189514.1%10.2%6.5%5.6%
190311.8%15.7%8.8%2.9%
191311.6%19.0%7.5%4.7%6.9%
19187.2%38.7%13.0%3.1%
192013.6%28.5%16.1%2.0%
19307.8%24.7%16.5%2.7%

——据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1965年,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至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韩亚品《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30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反映出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是
A.商业利润的刺激
B.救亡的爱国情怀
C.政府政策的扶植
D.先进技术的引进
8 . 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轻纺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20世纪初我国海关统计: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D.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生于1883年,曾就学日本,专学化工。1914年,他与几位同事集资5万元,于天津塘沽办起久大盐厂,生产精盐,那时老百姓叫它“洋盐”。这是范旭东等人从事中国化学工业的起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7年,范旭东等又集资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铔厂。所产“红三角”牌纯碱与洋碱公司相争,长达二十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 范旭东又决定兴建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碱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行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进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