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
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C.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 . 下面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商办外国人办
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5346879.6%1032800057.3%
第二时期1895~19134639081041%13610315346%

以下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
A.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在外资压迫下纷纷破产
D.外资工厂资本雄厚
2019-06-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横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19)》

材料二

   


1948年,通货膨胀严重,上海市长排抢对黄金

1948年国民党法币崩溃,天津市民在兑换“金圆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原因。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年份1912191319141915
工厂数(家)464612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2019-01-30更新 | 1836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横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1911300560031510
1912—191960013000751625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2)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6 .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写道:“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由此可知,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主要是为了
A.伸张民权
B.抵抗侵略
C.振兴工业
D.挽回利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根据海关统计,中国在1913年的进口总额为白银5.7亿余两,1915年减至4.5亿余两,减少了五分之一左右。以后逐年递减,到1918年法国货进口额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货减少了一半,德国货则完全停止进口。上述中外贸易状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
A.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D.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9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6-11-27更新 | 1831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横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