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一战”前国内注册的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l920年,新注册公司达272个,资本达117434500元。这一变化表明
A.轻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B.国际环境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D.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2 . 下表是民国初年工人罢工的数据统计表,据此推论准确的是
时间平均每年罢工次数罢工主要诉求
1912年至1915年12月13.3次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1916年1919年5月22.2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政府卖国、抵制日货

A.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工人阶级强烈反抗
D.无产阶级成长为民主革命转型创造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业救国兴起
B.国货运动推动
C.辛亥革命影响
D.列强忙于一战
2018-09-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由此可以看出
A.争尝异味乃国人之普遍心理
B.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C.反映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D.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4年至1922年,(荣氏)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在当时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在此期间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国际因素是
A.兴办实业的热情
B.政府的扶植奖励
C.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7 . 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2017-04-17更新 | 2516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为美国政府先后建造了四艘万吨级舰船,这是当时远东地区所造最大吨位的船舶。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这表明
A.我国的重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C.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成就巨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14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数量却大幅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客观因素是(          )
A.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B.抵制日货运动蓬勃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西方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