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14年,中国纱厂的16支纱每包盈利为19.58元,1917年达到36.93元,1919年更高达70.56元。这一状况(     
A.标志着中国开始融入了世界市场
B.导致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体现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影响
D.反映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2 . 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A.初步发展
B.短暂发展
C.迅速萎缩
D.陷入绝境
4 .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2383.58104.92
19152097.3493.30
19162062.0741.42
19171559.4385.47
19181334.0830.66
1920848.4323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019-01-30更新 | 1580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柳州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从广告语中反映了当时
A.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
B.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
C.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D.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面对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张謇主张从底层做起搞地方自治,认为救国应以兴办实业和教育为基础,逐步达到地方自治,并在其家乡江苏南通付诸实践。自张謇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开始,一个以机器纺织为龙头的南通近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不仅养活了数十万人,而且将南通带入近代工业先进的行列;为提高民众素养,他陆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此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共36所学校逐一创办;为缓和社会矛盾,他兴办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包括养老院、育婴堂、济良所、戒毒所、贫民工场、游民工厂、栖流所等无所不包;同时为了移风易俗,他还创办了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阅报社、妇女宣讲会、通俗教育社、公园等社会文化实业。这一别具特色的社会改革方案被后人誉为“南通式自治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的南通以“新”、“模范”、“现代”闻名于世、影响甚巨。

——据王敦琴《传统与现代:张謇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张謇创办企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所实践倡导的“南通式自治模式”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南通式自治模式”。

2017-11-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出现这一现象因素不包括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实业救国”的推动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D.使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