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现金贵银贱的现象,1913~1915年,伦敦银价下降了14%,造成白银购买力的大幅度下降,也就使中国货币对外汇贬值。加上战时海运运费骤增,这就使进口货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十分高昂。由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A.推动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B.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C.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D.直接开启了法币改革的序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统计,作为荣氏企业经济支柱的纱厂的新置纱锭数从1916年的12.96千支增至1926年的115.69千支,全部纱锭数从1916年的12.96千支增为1926年的173.39千支。这说明,此时期的荣氏纱厂
A.生产成本大幅上升B.受到国民政府大力扶持
C.处于快速发展状态D.更加重视企业自主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北洋政府建立后,袁世凯要求修订各项经济法规,即使是前清制定,若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应即遵照适用。对于各项工矿实业,一切商办公司,“务须加以保护”‘设法维持”,农林、工商两部亟应修订法律以利实业发达。这表明当时
A.实业救国思潮助推经济发展
B.经济改革助长了复辟帝制图谋
C.法规的制定规范了市场秩序
D.政府力图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出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被上海面粉交易所定为标准粉,而且成了中国出口的标准粉,销往英、法、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就连一向低调的荣宗敬都曾说过,“当时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

——摘编自朱鲸润匡笠《无锡荣氏家族曾“承包”半个中国的面粉和布》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荣氏家族遭遇重创,很多企业陷入敌手。在1942年前后,日商提出租借或强行收购荣氏家族旗下的相关企业,结果被荣德生严词拒绝,面对上门的日商丰田,他愤怒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绝不把中国人的产业卖给外国人。”当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很多人劝说荣德生避居海外时,他笑着说:“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不仅不走,而且告诫其子弟也不要走,因为他坚信,不管是哪个政府,实业救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他暮年自谓,“余虽年老,雄心未死,惜时局未平,不能大举创业。他日世平若健,此志不忘。”

——摘编自凤凰网《旧中国的唯一财团:荣氏家族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荣氏企业在20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兄弟的言行体现的时代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公司统计表(局部)

该表所示变化
A.有利于中国工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奠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壮大的基础
C.确保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D.结束中国工商业受制于西方列强的局面
2022-01-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