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
•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
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2022-05-23更新 | 579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部分)

年份英国本土日本美国法国俄国
189514.1%10.2%6.5%5.6%
190311.8%15.7%8.8%2.9%
191311.6%19.0%7.5%4.7%6.9%
19187.2%38.7%13.0%3.1%
192013.6%28.5%16.1%2.0%
19307.8%24.7%16.5%2.7%

——据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1965年,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至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韩亚品《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30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纺织工业作为近代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技术的发展在近代中国工业企业中具有典型意义。下图是18961936年间华商棉纺织厂纱锭数地区比较图。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显示的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的部分经济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1920192219231924
进口贸易总值(以1913年为100)133.7165.8162178.6
新建工厂(个)70461411

A.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成效显著B.中国开始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步加强D.民族工业呈现日益萎缩趋势
2020-03-04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广西桂林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20年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的“象牌”水泥投放市场,逐渐在上海市场取得巨大的销售优势,但很快受到日本水泥会社等大水泥厂的冲击,并一度有所亏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B.近代的中国社会性质决定
C.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薄弱
D.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平遥古城平面图

材料二 民国4年,张志圣、张志道、张志德兄弟三人在(平遥)县城下东门外创办了“公益盛”织布局,率先引进铁织布机,生广规模相当可观;民国5年,宋梦槐、赵鸿谟创办了“金井火柴公司”;民国6年,直隶省(今河北)交河县孙希发来到平遥,随后创办了“聚共铁工厂”;民国13年,祁敬斋联合赵鸿猷创办了“金井电灯公司”;民国19年,王汝恩、祁敬斋、杨汝霖等创办了“晋生面粉公司”;民国23年,又购置发电机组,向城内送电,更名为“晋生面粉电灯公司”。

——摘编自郝亮《平遥近代工业发展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的主要特色。从图中选择一处遗址,指出其历史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山西平遥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8-05-29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1894年~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的估计情况。此由可得出认定的史实是
年份资本额(万元)比重(%)
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合计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合计
1894年722.52796.63519.120.5379.46100
1913年15498.714887.530386.251.0148.99100
1920年42987.427097.870079.261.3438.66100

A.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B.国有企业已经走向全面衰落
C.民国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经济D.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生于1883年,曾就学日本,专学化工。1914年,他与几位同事集资5万元,于天津塘沽办起久大盐厂,生产精盐,那时老百姓叫它“洋盐”。这是范旭东等人从事中国化学工业的起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7年,范旭东等又集资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铔厂。所产“红三角”牌纯碱与洋碱公司相争,长达二十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 范旭东又决定兴建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碱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行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进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条令:“自今为始,凡隶届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此政策可能引发
A.政府加大投资力度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量锐减
C.官办企业私营化D.工厂倒闭国家经济动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以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
A.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的新发展B.有利于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形成
C.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D.有利于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
2017-12-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