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本来极为薄弱的中国钢铁工业,1918年的出口值居然达到了1673万关两,位居全世界当年出口货品前十名之列(包括外资企业),这主要是因为
A.北洋政府大力扶持生产B.外资企业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极大推动
2 . 如图是民国初年中国面粉业生产能力比重变化图。该图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增加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
C.轻重工业比例失调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021-11-09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3 . 下表所示是1914年北京政府农商部颁布的部分法规条例。下述法规条例的颁行
法规条例主要内容
《公司条例》规定“凡公司均为法人”,国家对民营公司实行保息扶持
《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规定“国有花地,除政府认为有特别使用目的外,均准人民按照本例承量”
《商人通则》放宽公司注册条件,降低注册费用

A.表明北京政府放弃传统的抑商政策B.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C.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环境D.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勃兴
2021-11-07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根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
1881—1911年中国商办、官办企业发展数量统计表
A.迎来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B.摆脱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C.私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具备了一些社会变革的条件
2021-10-30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______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______、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表现:以荣宗敬、______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______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021-10-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 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 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民初之十年实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据苏星《新中国经济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6年间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1-10-20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学思之窗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整理自《中国年鉴 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结合这段材料,并联系课文,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2021-10-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8 . 阅读有关近代经济史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战”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所特有的一个范畴。其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16世纪至19世纪初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的研究,可以看到前近代中国内部已呈现重商主义的趋势,中国社会和思想虽未突破传统的框架,但已走近传统的边缘。“商战”一词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正式提出来。

——欧阳礼泉《试论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发展脉络》

材料二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名满天下,官拜六品,第二年他却放弃了不可限量的仕途。张謇曾指出,“世界经济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就各项实业而言,最为吾所主张者为棉铁二项,以其于近世界中为必不可少之物也。”据《张骞全集》整理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在初建时尽管面临着各方面的紧迫难题,但对经济仍比较重视。《临时约法》第六条 明确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实业部呈文孙中山,呈请“详加厘订章程,须行全国”。其所定商业注册章程,革除了清政府对申请注册者“敲肤吸髓,有至一帖恒纳千金左右”的弊端。对于呈请垦荒者,实业部均给予积极支持和保护。

——摘自朱英《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说:“予之计划,首先注意于铁路……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也无由发展也”。“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但是为避免重蹈洋务派创办工业时被帝国主义染指及干预历史的覆辙,他强调“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战”思想在中国兴起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骞的实业救国思想,指出他在19世纪晚期作出的重大改变。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一问阐述:①概述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措施。②概述孙中山《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
2021-09-02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B.
C.D.
2021-07-08更新 | 10317次组卷 | 106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0 . 有学者总结∶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经济立法的第一次高潮,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刘揆一和张骞先后担任工商、农林和农商总长期间(1912年8月一1915年9月),是近代中国经济立法的第二次高潮。这些政策法令解除了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第一次高潮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两次高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第二次高潮巩固了南京临时政府的统治D.两次高潮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