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先后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政府时期颁布的76项经济法规中,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张謇言:“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而行此主义,则仍不外余向所主张之提倡、保护、奖励、补助,以生其利,监督制限,以防其害。”上述立法原则与经济政策导向在民初大体得到了遵循。后袁世凯时期,军阀派系争战不断,北京政府权威尽失,在经济法制体系建设方面乏善可陈,更遑论有长远规划与建设。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此作为改革目标。1993年修改宪法时,将1982年《宪法》第15条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需商事立法的规范,自九十年代以来,商事立法驶入高速行驶的快车道”,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商事法律密集出台。经济法制建设的立法理念与市场经济观念高度契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立法理念基本被挤出立法过程。加入WTO为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法制与国际规则“接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世贸规则倒逼国内法制改革,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开展大规模修法和法规规章清理工作,涉及30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19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摘编自陈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法制的互动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经济立法与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异同,并分析民国初年经济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前中国经济立法的认识。
2022-04-30更新 | 45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地域分布,经过三次转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次转变甲午战争后至一战爆发时新设棉纺织厂大多放弃上海而分散于苏淅两省的次级城市
第二次转变从一战结束到1931年棉纺织厂又重新集中到上海,同时青岛、天津、无锡等地形成次级集中地
第三次转变1932—1936年间华商离开上海向次级都市分散;曰商向华北扩张的新趋势明显

A.上海的民族工业兴起于甲午战争后B.第一次转变源于上海地理交通不便
C.第二次转变源于外商投资规模扩大D.第三次转变源于近代军阀割据混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是1890~1918年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与流通的纸币数量约略统计情况(单位:万元)。
年份数量发行银行
1890~19001344.7英商汇丰、中俄合办华俄道胜等4家
19124394.8美商花旗、日商横滨正金等7家
191831031汇丰、花旗、横滨正金、荷兰等11家
此表反映了
A.中国近代货币走向国际化B.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争夺尖锐
C.列强对华侵略的程度加深D.外国银行垄断中国金融领域
2022-05-08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末民初,上海形成外国银元“鹰洋”、清政府铸造银元“龙洋”、北洋军阀政府铸造银元“国币”等共同流通之局。上海钱业公会定期向市场公布银元市价行情,形成银元行市。1919年6月,上海钱业公会毅然取消“鹰洋”行市,将“国币”行市统一为唯一的银元行市。上海钱业公会此举
A.受到了民族主义思想影响B.促成了金融市场的统一
C.断绝了与国际资本的联系D.推动了法币政策的实施
2022-03-16更新 | 39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911年至1918年间,中国新注册工厂255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而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民族工业(     
A.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B.得到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C.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与剥削
D.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2-07-1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0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了《关于建立国民银行的报告》,由此产生了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和第二银行(1816-1836)第一、第二银行逐渐发展为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进行集中管理的中央银行,具有代理政府财政的特殊地位,如代收税款,接收政府存款等,使之掌握了大量地方商业银行的银行券,两行实际上可以减少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紧缩和扩张信贷。为了摆脱联邦政府的控制,19世纪50年代,自由银行制度在全国扩展,至南北战争爆发,全国约有1600家州立银行,共发行货币7000多种。劣币、假币充斥流通领域,普通人根本无法鉴别,以致专门鉴定货币真伪良劣成了时尚的职业。鉴于混乱的货币银行制度,1864年,《国民银行法》确立,新的国民银行体系并没有一个集中管理的中央银行,而是由联邦政府特许建立了众多家国民银行。各国民银行发行银行券,但必须以联邦政府价券为担保,但技术层面上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此后,工商业银行家掀起了银行改革运动。

——摘编自陈明《美国早期银行纷争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   在中国新式银行兴起之前和兴起之初,中国的金融势力完全操于外国银行及钱庄手127年,中国本国的新式银行创办多达311家,创办资本总额约19943.8万元。从实存数来看,1911年末中国的本国银行共存16家,资本21355万元,到1925年,家发展到158家,实收资本总额16914万元,有专家对1925年全国银行,钱庄总资力的估算,外国在华银行占其中的32.1%,中外合办银行占4.6%.钱庄占22.5%,而华资银行占到40.8%华资银行的实力不容忽视。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民银行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视金融业的重要意义。
2022-02-19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我国有学者指出: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那么这个外部条件对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是普遍存在的,但事实上这些国家并非都出现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世界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B.辛亥革命对民族经济的促进
C.中国对一战胜利的历史贡献D.第三世界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2022-06-2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的系统结构图,据此可知,大生企业的主要特点是
A.业务经营范围遍及各领域B.体系完整利润丰厚
C.企业发展与社会效益兼顾D.经营管理科学高效
2022-03-10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