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古代手工业相比,生产方式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迅速发展的历史原因。
2022-07-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西南大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   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从进口的生产资料品来看,1913年从国外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为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了1936年,己增至3850万关两,占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生铁、钢和其他建筑五金、化学产品、工业用染料和颜料等商品的进口值及其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大为增长。1913年这些商品仅占总额的11,到1936年已增至24……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及原材料出口在整个出口商品中古比重很高,这些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典型的粗放式的特点,其增加主要依赖价格和数量的推动……

——摘编自《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2-05-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民国初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国内纯碱市场。1917年民族企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公司,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结束了洋碱独霸国内市场的历史,并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红三角牌纯碱的成功折射出
A.近代民族工业全面提升B.实业救国的时代精神
C.列强资本在中国的萎缩D.近代工业的主导地位
4 . 1916年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洋货好,洋货好,漏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远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维持国货歌》反映的群众斗争应是
A.稳定金融的币制改革B.提倡国货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抗日救亡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战期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比全国人口的增长率高。上海华界(中国人控制的区域,与“租界”相对)人口在10年中增长了3倍,其他通商口岸如天津、青岛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对该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人才B.国内战争加速人口的迁徙
C.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D.列强侵略加剧农民的破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的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最主要的原因是
A.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
D.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