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关税条约》第三条规定:“两缔约国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自定船钞权之各条款,英国承认一律取消。”这一规定
A.有助于维护中国航运自主权B.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使国民政府获得关税自主权D.标志着英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2022-06-21更新 | 913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综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练测
2 . 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滥征苛捐杂税B.国民政府逐年提高关税税率
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2021-12-25更新 | 465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五单元综合检测-【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一
3 . 宋元时期,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国民政府前期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的变革B.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货币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D.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货币的统一
2021-10-28更新 | 67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学业水平合格卷】
4 .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     )
A.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B.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
C.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D.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
2020-12-16更新 | 109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选择性必修1)-专题05货币与赋税制度(专题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者认为: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实施后,“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国外对于中国出口货物的需求,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到1937年上半年,进口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40%”。由此可见,法币政策的实施
A.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B.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D.调整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2020-11-11更新 | 139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选择性必修1)-专题05货币与赋税制度(专题测试)
6 .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大隆机器厂就能够生产织布机,到1928年,该厂开始大量制造织布机;到1937年时,大隆机器厂生产的纺织机械已经令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极为注意”,“诚不料中国之大隆厂,竞有如是之优良出品也”。材料表明
A.中国的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B.中国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
C.国民政府保护民族机器制造业D.中国近代机器生产得到发展
2020-10-21更新 | 35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能力提升)
7 . 民国政府(北京政府)在1925年的北京会议上与外国达成协议,获准于1929年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成立后,从1928年7月到1930年完成了关税自主的法律程序,美、德、意、英、法、日等国相继与中国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此举
A.说明中国已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B.表明列强改变了对华的政策和态度
C.与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
D.助推了中国20—30年代的经济发展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8 . 下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谈判后,中国关税收入和关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变化。这表明关税自主
年份关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1913年1697万元21%
1928年17914万元42%
1929年27554万元52%
A.有助于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
B.是中国人民捍卫经济主权的终结
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明初)的主要通货是比较多的,有元旧钞唐宋旧铜钱明通宝钱,至于金银、谷物、布帛等实物也能在民间市场上见到。自洪武八年发行“大宝明钞”始,为了巩固宝钞的地位政府禁止使用白银交易,并对钞、钱、银的比价做了官方的规定,于是,宝钞和铜钱便成了较为重要的两种货币,这个“钱并用”的局面大体持续到了宣德年间。这个时期的白银虽在禁止之,但是在实际交易中,白银却依然可见。宣德年间,在民间交易市场中,白银的使用开始普遍起来,尤其是巨商富贾所进行的国内外贸易更是如此,此时的宝钞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民间交易开始实际以白银为主。明代日益扩大的贸易量使得各方对稳定通货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贵金属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便成为中外共同的趋势。对中国而言,海外市场的扩大与货币结构的压力使得中国对于白银的需求有了内外双重的需要,加上国内贵金属,尤其是白银产量的有限以及先前的大量流失使得中国货币结构的转变最终需要海外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才能完成。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都不可回避地面临解决中国混乱的货制度和货币体系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定把“废两改元作为统一货币解决银本位制度的第一步骤。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白银价格的波动,造成园内白银货币的大量外流。而九一八事变爆发,改变了国内“废两改元”货币制度变迁的格局1933年3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确定以上海为试点,推行“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规定上海通用银两和银元兑换比例+颁布《废两改元令》,这样在政府强力主导下,近代“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得以完成。这次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金融货币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快了中国金融货币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

——摘编自王忠宝民国时期“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变革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意义。
10 .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G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1950年,政务院明确规定:海关税率须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税率规定的变化旨在
A.长期稳定我国海关关税的税率
B.维护国家关税主权、保护民族经济
C.限制中外贸易、保护国内市场
D.扭转中外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