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关税条约》第三条规定:“两缔约国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自定船钞权之各条款,英国承认一律取消。”这一规定
A.有助于维护中国航运自主权B.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使国民政府获得关税自主权D.标志着英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2022-06-21更新 | 913次组卷 | 13卷引用:货币与赋税制度-选必1-素养限时练
2 . 据统计,1937年,我国重工业资本在整个工业资本中仅占9.2%;到1942年,国统区的重工业在其工业资本中已占78.86%。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国民政府
A.合理调整工业结构B.将工业建设纳入战争轨道
C.充分利用外来援助D.鼓励民族资本投资重工业
2022-03-05更新 | 540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下图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统计,据此可知
年份全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A.19世纪中晚期城市化率上升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
B.1901年城市化率上升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
C.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有关
D.20世纪30年代中期城市化率上升受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中国的工业化始于洋务运动,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始。旧中国的工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工业化,第二阶段是中华民国时期工业化。洋务派认为,自强的方法只是取外人之长技兴办军事工业,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摘编自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研究》

材料二1895~1937年,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三次浪潮,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次浪潮为1895~1913年,第二次浪潮为1914~1927年,第三次浪潮为1928~1936年。1895年以前,中国的现代工业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军事工业。1895年以后,纺织、面粉、缫丝等轻工业有较大发展。在1913年调查的21713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8.4%1937年登记注册的工厂有3935家,长江三角洲、江、浙、沪地区占61.91%,山东占6%,湖北占5.2%,青岛占3.8%,而黔、桂、皖等地,或两三家,或四五家。

——摘编自王春雷、王梅春《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1895~193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工业化开始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95~1937年中国工业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三次浪潮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1-07-18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棐卿用“抵羊牌”作为公司毛线的商标(见下图),实业部长孔祥熙给予“抵羊牌”以免税的特惠政策,仅仅三年,其销量就占据了国内销售市场的87%,并出口东南亚十几个国家。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受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B.北洋政府支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年份铁砂产量铁砂及生铁输出量钢铁消费量钢铁输入量
19311840279831652804000557625
19321839212758441404000430655
19331903466992521694000525673
19342135031864107770000617726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2021-06-13更新 | 10232次组卷 | 7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真题滚动练)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的关税自主政策。
8 . 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2020-07-08更新 | 11008次组卷 | 79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真题滚动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
10 .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政策,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
A.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B.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C.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