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积极筹划建立国家资本工业。1928年8月,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提出了兴办国家工业的方案;1931年,成立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对建立国营工业进一步进行规划。1933年,制订并公布实业四年计划,在以实行国家经济统制为目标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36年,拟定《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1936年以后,政府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某些有色金属实施统制。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家资本工业的主要打算。
(2)根据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家资本工业的努力进行简要评述。

2020-08-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国民收入、人口、人均国民收入等经济发展的主要统计指标可以测度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1850—1936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1936年币值:亿元)

年份农业工矿交通业服务业国民收入总计年平均增长率(%)人口
(亿)
人均国民收入
(元)
年平均增长率(%)
1850181.644.1543.80
188799.8714.4929.07143.43—0.644.0035.90—0.54
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4.5541.220.51
1936166.4140.6051.51257.981.455.1150.510.92

注:1850年中国几乎还没有近代生产方式,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摘编自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根据材料至少两项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年周学熙创建了华新纱厂,后因一战爆发而中止。1919年再建,1920年竣工投产。开工初期,青岛只有“内外棉”一家日本纱厂,至1924年日本纺织厂扩充到六家,对华新形成包围阵势。日商凭借势力,竞相压价倾销,导致华新纱厂1925年亏损32万元。华新纱厂提出“六大改革措施”,改善管理,提高待遇,与日商竞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1935年,华新纱厂一举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1938年,日军侵占青岛,日商宝来纱厂强迫购买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一年多反复交涉,终将青岛华新纱厂收回,青岛华新纺织印染厂得以恢复。1953年,华新纱厂实现了公私合营,1966年,更名为青岛国棉九厂。

——编自吕伟俊《韩复榘统治下的山东商业》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

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合计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小工具、器材、半成品、材料、燃料等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
18738.18.191.98.583.4
18938.40.67.891.613.078.6
190315.00.714.385.022.362.7
191017.61.50.116.082.417.065.4
192028.53.20.225.171.516.954.6
193026.93.71.921.373.117.355.8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