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纺织工业作为近代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技术的发展在近代中国工业企业中具有典型意义。下图是18961936年间华商棉纺织厂纱锭数地区比较图。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资料
1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
2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41929年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519世纪中后期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6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上表的资料可以提炼出多个主题,请从中选择两条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资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资料的序号及补充的资料,主题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原料半制品制成品
年份农产品矿产品(手工)矿产品(机采):手工机器手工机器
189315.628.40.153.42.5
191039.10.20.513.111.928.36.9
192036.40.92.88.212.331.28.2
193045.11.23.43.512.227.17.5
193644.12.61.66.75.632.47.1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15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吴晓波在《跌宕一百年》中说:“正如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所说的,“兵战”与“商战”是中国复兴的两大主题,而后者的主角就是企业家阶层。虽然他们从来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中国进步史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謇(1853—1926)
1909年,成立江苏咨议局。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主张发展民间资本。1895年——1926年间,创办了20多家近代企业,3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兴建了博物馆、图书馆、气象台等。
卢作孚(1893—1952)1926年,成立民生轮船公司,并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32年,发起成立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1938年,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
范旭东(1883—1945)1908年,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工业系。1915年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1918年,成立永利制碱公司。1926年,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永利纯碱荣膺金质奖章 。1955年,久大精盐厂和永利碱厂合并成天津碱厂,成为天津渤海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之一。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企业家阶层是中国进步史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18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子夜》是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民族资产阶级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线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国的社会环境。

小说梗概如下: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缠绕在一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对当时中国的工业充满了信心,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有时他根本不把赵伯韬放在眼里,要和他决一高低,但当他在金融市场失败后,且得知赵伯韬有美国老板撑腰时,却又表现得“再也振作不起来”,甚至产生了“有条件投降”的想法。最终,由于合股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的“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析凯恩斯的观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初,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930年的一天夜晚,上海裕华丝厂总经理吴荪甫到码头接因乡下农民抗粗暴动来沪的吴老太爷,不想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太爷突发脑溢血于子夜死去。吴荪甫利用办丧事的机会结识工商界许多名流。

吴荪甫联合杜竹斋、赵伯韬等人,壮大了益中公司的实力,并参与证券交易所的投机生意。他吞并了八家工厂,证券交易行情看好,不料他削减工资之事泄露,丝厂面临工潮。等到事态刚刚平息,合作者赵伯韬反水,吴荪甫在证券交易上损失重大。杜竹斋不肯再与合作。吴荪甫在买办赵伯韬面前屡战屡败,他企图筹集资金与赵决一死战。他大量买进公债,以求雪耻。为了调集资金,他不得不克扣工人工资,使得丝厂爆发工潮。尽管工潮在当局的镇压下平息了,但吴已无力振兴工厂,亲友们也纷纷离他而去。吴只得孤注一掷,以所有的财产作抵押,在公债市场上决一胜负,结果输得破产而终。吴荪甫带着林佩瑶,于子夜时分逃往庐山。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5-27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训练(一)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世界中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苏联形成斯大林体制,工业化基本完成。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生活运动,推进“币制改革”。
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第三次科投革命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就有曲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已经成为世界两大趋势;欧洲共同体影响力增强。中国经济焕发活力,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相得益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欧洲联盟成立,欧元问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家方行认为,“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收益,属于高收益还是低收益,都会自然地同封建地主的土地收益相比较,并会以后者作为衡量准绳”。如果土地投资收益很高,比如30%,那么借贷利率即使为30%也不算合理。下面是1934年民国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对当时全国22个省的乡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所做的调查情况表

1934年时部分省份的民间借贷利率的分布情况

请从上图(表)提取两条关于民国时期民间借贷状况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5-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海大联考 2018届高三名校大联考模拟试卷(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