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且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国民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
A.调整原有的工业布局B.扩大军备以进攻苏区
C.为抗日战争奠定基础D.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2021-04-01更新 | 606次组卷 | 1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A.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3 . 近代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及其相关数据统计表

如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日本、德国、苏联B.俄国、日本、美国
C.英国、日本、美国D.法国、英国、美国
2020-05-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吉林省长春市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020-05-06更新 | 157次组卷 | 35卷引用: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在内忧重重、外患频频的近代中国,演绎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商业传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锭187万枚布机2766台、粉磨36部…荣家兄弟把大量面粉和小麦送给中国军队做军粮。1941年,汪伪政权威胁荣德生求他将中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并大义凛然地说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荣氏家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的境况,并说你对“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
(3)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6 . “l937年底全国(除东北地区)共有工厂3925家,其中上海就有l235家,约占总数的31%,其他沿海各省共2063家,约占总数的52%,内地各省所有工厂只占总数的17%左右……截至1945年,战时向政府注册登记的后方新设工厂共计4382家,西部地区就占了90%。”这一变化说明
A.抗战彻底改变了战前不合理的工业内部结构
B.抗战一定程度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C.大后方已消除了西部与东部工业的差距
D.民族工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6-12-12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
7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