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如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日本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2-05-09更新 | 244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则材料说明民族工商业所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021-12-04更新 | 122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第一回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材料二   “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是一曲悲壮的民族赞歌,但在历史当口,迁或是留,却不是那么容易抉择的、由于实力对比悬殊,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虽然顽强抵抗,却依然节节败退,而国民政府也迁往陪都重庆,依托西部地区的自然天险持久抗战、由于日寇是从中国经济最繁华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动进攻,国民政府的战争动员就包含了将东部地区的工业企业迁往西部后方,而这场工业内迁运动后来被晏阳初称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中国战时的工业内迁,亦是国民政府间接抵抗方式的一部分。

——摘自严鹏《战争与工业:抗日战争时期装备制造业的演化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3)根据材料三,概述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突出特点。
4 . 如图中的纸币发行于1949年5月,是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虽然面值高达60亿元,但在当时只值1/100块银元。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计算,这张纸币只能买到大约77粒大米。这说明
A.物资供应充足推动经济繁荣B.纸币发行破坏解放区的稳定
C.边疆地区已经实现社会转型D.国统区的经济正在走向崩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B.官僚资本的壮大
C.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D.民营工业的发展
6 . 从1935年起,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钨、锑等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进行了全面统制;同时,从德国大量购进重工业机械设备,在四川、江西等省份筹建工矿企业25所。这些措施
A.增加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
B.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薄弱的现状
C.壮大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
D.为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7 . 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该时期最可能是: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 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 “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城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根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以后,“东亚”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 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020-05-06更新 | 157次组卷 | 3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