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私营水泥企业,其前身为“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首任总办唐廷枢于1889年创办,因亏累甚巨,不久停闭。1906年由“北方实业之父”周学熙利用旧址重办,改名为启新洋灰公司,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水泥。1914年兼并湖北水泥公司,曾分别与华商、中国两水泥公司联营,一度称冠中国,垄断水泥市场。1939年到1940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启新,被挟持的启新洋灰公司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质上起了帮助和支持的作用。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造成了交通梗阻,启新水泥滞销,厂内熟料堆积如山,散灰满仓,生产陷于瘫痪。

——摘编自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启新洋灰公司史料》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这批迁川厂矿企业分属的行业系统是:冶金工业1家;机械工业103家;电气工业18家;化学工业40家……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

——摘编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2 .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地区主要指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这些省份在1937年7月共有工厂234家,随着抗战爆发后东部工厂开始西迁,形成了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新的工业区。到1944年,大后方工厂总数新增5228家。据此可知,工厂西迁(       
A.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西移B.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D.稳固了四大家族的政权基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