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37年,国民政府开始协助民族工业内迁,到1940年底,共有600余家民营工厂:12万吨机件材料迁往西北、西南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
A.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C.适应了持久抗战的需要D.改变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2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但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认可;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初步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后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日益萎缩。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政治对经济起决定作用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政府与市场的互动
D.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3 . 1941年初,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粮价暴涨,各大消费城市出现米荒。6月16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召开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决定自1941年下半年起,各省田赋战时一律征收实物。这一决定旨在
A.增加政府的收入
B.保证战争的优先供应
C.抑制粮价的暴涨
D.大力提高粮食的产量
4 . 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A.民族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政治形势的需求
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