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顾颉刚日记》(选摘),解读该表,最合理的推论是
日期内容
1939年4月6日上次进城,知米价升至廿五元一石,今日进城,悉又涨至卅二、三元矣。
1940年9月28日昨晚闻崇义桥之米,新斗且二百元一石,一星期间高涨至七十元。
1941年1月29日米贵至三百元以上一石矣,肉贵至三元一斤矣。
1943年7月9日歌乐山洗一回澡,要三十元,小龙坎吃一碗面,要十七元,这种生活如何过得!
1944年3月8日今日米至万七千元一石,平价米亦三千七百元一新石。

注:顾颉刚当时先后受聘云南大学、齐鲁大学(迁成都)中央大学(迁重庆),出任教授等职。日记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A.知识分子的收入普遍较低B.西南地区物资短缺日益严重
C.政府的教育支出逐年减少D.连年战争影响大后方的经济
2022-04-0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总额状况对比表。
1935年1941年
资本总额(万元)占全国总资本比例资本总额(万元)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冶炼业47.40.19%13570.737.01%
机械金属业415.51.66%4402.710.6%
纺织业12170.348.53%5884.714.17%
食品工业6159.824.56%2726.66.57%

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生产技术落后B.工业结构渐趋合理化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3 .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193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
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06113765495462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使得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4 . 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是
比较
品种
生产量(单位:千吨)百分比
关内东北关内东北
259352539850.549.5
生铁239170212.387.7
钢材39519793
水泥77415033466

A.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
D.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表:1935年和l94l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