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38年到抗战结束之际,中国部分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这一表格反映了
时间棉纱面粉
1933年34547吨
1938年470万吨900吨2.5万包151.3万袋
1942年96000吨488万袋
1943年661.7万吨11.7万包
1944年13361吨

A.战争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B.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民生的关注
C.经济为战争服务的时代特色D.军事工业满足了对日作战需要
2 . 下表是1938年到抗战结束之际,中国部分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这一表格反映了
A.战争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B.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民生的关注
C.经济为战争服务的时代特色D.军事工业满足了对日作战需要
2020-10-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项目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9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借助表格分析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治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4)材料三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有哪些影响。
2019-04-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
陕西云南贵州甘肃
1942年936170494963
1945年2622358221204200
增加1686188172155137

依据表格数据判断,“甲”省应是
A.湖北
B.江西
C.四川
D.江苏
2017-09-06更新 | 78次组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下表:1936年中日GDP比较。从表格我们可以得知(       
国家GDP总值(亿美元)人均GDP(美元)
中国19.54~14
日本6985

A.人口多少影响国家GDP总值
B.中日经济差距影响了抗战胜负情况
C.此表反映了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异
D.中国人权得不到保障,社会差距大
2015-10-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温州五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呈现出曲折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摘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阶段事件
创立19世纪末,英、法、德、俄、日等国在华开设的银行已达20多家,郑观应等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应开设我国自己的银行。18975月,清政府“铁路总办”盛宣怀在上海“招商集股”,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秧持”为宗旨,创办中国通商银行,额定资本500万两,股东多为官僚及买办。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曲折发展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通商银行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1936年,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以复兴公债抵充,加入官股347.5万元。该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控制。解放战争期间,其购买的大量公债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
改制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他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据《上海金融志》《中国金融家》等整理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指出近代中国银行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商银行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2021-08-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对外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晩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2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宋时期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造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的原因。
8 . 分析下面的表格,此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年份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云南全省工业资本占全国工业资本总数比重
1937年421.6万元1.17%
1942年20949.9万元10.08%

A.当时安定的社会环境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侵略D.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2020-08-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表格数据信息可以反映
1912-1949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A.政权更迭致使经济政策变化直接影了生产指数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C.国共两党的关系是影响当时中国物价变化的主要因素
D.西方列强的侵略是制约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0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

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2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年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年

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2020-05-23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