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曾印制了四十多亿高质量的法币假钞,投放到国统区。国民政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重庆设立日伪钞票的造币厂,制造出15000多箱假钞,并将假钞偷运到了日伪控制的地区。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
A.加剧了国民政府区域的通货膨胀
B.挫败了日本“以战养战”的企图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一定经济支持
D.稳定了国民政府的战时财政体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随着政治经济重心的西移和日军对我国际交通线的严密封锁,改变后方交通的问题就提到了国民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1938年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决定“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加铁路、公路,加辟航线”。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为使战时首都与各战场所在之各省交通便利”及“得一国际路线与国外沟通起见”,国民政府决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其中包括:滇缅路、滇越路、桂越路、甘新路和中印路等国际要道。同时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

——摘编自周勇《重庆抗战史》


材料二   在1957年1月各省、市、区党委书记会议上,陈云作了《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的重要讲话。就交通运输已经暴露的矛盾,指出“煤、电、运输等先行工业部门,已经暴露出过去投资不够的问题,先行成为落后,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利。”1959年4月,陈云致信中央财经小组,指出:在拟定明年的工业生产指标时,要根据今年年底现有企业已经达到的综合设备能力(包括动力、运输等),作为编制明年计划的出发点,拟出明年生产指标的必成数。不仅要计算本部门内部的设备能力,而且要计算有关配合部门的设备能力,如计算煤炭、电力、运输等部门的设备能力。总之,要加以综合计算。

——摘编自肜新春《陈云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交通运输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改善交通问题的举措及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交通运输紧张的原因并评价陈云的交通运输思想。(7分)
3 .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到了10%,1933年提高到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
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
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
增长率9.4%7%9%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4 . 下图选自许涤新、吴承明著作《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关于《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指数图》。对该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A.1929年以后进口商品理论与实际价格的背离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B.1929年以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C.1931年以后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该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1928年以后出口商品理论与实际价格的背离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放缓
2017-10-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2016-12-13更新 | 749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根据下图示意路线判断,该图应是( )
A.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路线图
C.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路线图D.解放战争解放军进军路线图
7 . 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
8 . 2014年1月,浙江宁波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民光影城被省商务厅授予“浙江老字号”铜牌。1931年宁波商人李济民投建该影城,20世纪50年代收归国有,虽因各种原因多次更名,但历经八十多年风雨沧桑,它已成为宁波的文化坐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影城
A.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电影票价一度持续暴涨B.在大跃进时期因日均放映数量过低而被收归国有
C.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播放“革命样板戏”为主D.在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9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10 .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1936年1937年1938年
棉纺织业10081.769.8
面粉业10077.572.5
机器业10099.656.0
各业平均10085.5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