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对外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晩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2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宋时期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造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的原因。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是1946—1948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货值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百分比)。据此可知
时间1946年1947年1948年
项目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
数据57.2%38.7%50.2%23.3%48.4%20.1%

A.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居垄断地位
B.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出口国
C.中美建立了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D.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21-04-2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3 . 下表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徐琪琪《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进退流转》等整理


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经历了初入中国、撤离中国、重返中国三个阶段。请从中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加以简要分析。
2021-02-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是1936—194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价值各国所占比重表(各时期各国总计为100)对其变化的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年份香港日本及台湾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苏联其他
19361.916.619.611.715.91.90.132.3
19471.81.750.16.91.20.338.0

(说明:1936年台湾地区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西欧的衰落B.中美新商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崛起D.国共内战的爆发
2021-04-21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山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37—1942年抗战后方设立的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该表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困境B.工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C.统制经济促进工业发展D.沦陷区的工业基本停滞
2020-11-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新高考)
6 . 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亚航运公司(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营业收支表。据此可知
A.中德两国关系密切B.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
C.西北交通得以改善D.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这份数据可反映出
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
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政府为抗战作物质准备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2020-02-20更新 | 42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9 .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1936年1937年1938年
棉纺织业10081.769.8
面粉业10077.572.5
机器业10099.656.0
各业平均10085.5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