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2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则材料说明民族工商业所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021-12-04更新 | 122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白山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在影视片《三毛流浪记》中,以主人公三毛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所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线,直接反映一个普通打工者在都市中艰苦奋斗历程,20世纪四十年代,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实了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他困惑的原因是
A.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实着中国市场
B.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C.美国比其他国家经营水平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019-04-05更新 | 139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2019-01-30更新 | 2345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2019-01-30更新 | 6829次组卷 | 7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45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中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挤压
B.日本的经济掠夺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9 .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工业不平衡格局得到改变
B.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C.战争使民族工业布局调整
D.日本在沦陷区“以战养战”

10 .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2018-06-10更新 | 4733次组卷 | 5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