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私营水泥企业,其前身为“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首任总办唐廷枢于1889年创办,因亏累甚巨,不久停闭。1906年由“北方实业之父”周学熙利用旧址重办,改名为启新洋灰公司,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水泥。1914年兼并湖北水泥公司,曾分别与华商、中国两水泥公司联营,一度称冠中国,垄断水泥市场。1939年到1940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启新,被挟持的启新洋灰公司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质上起了帮助和支持的作用。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造成了交通梗阻,启新水泥滞销,厂内熟料堆积如山,散灰满仓,生产陷于瘫痪。

——摘编自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启新洋灰公司史料》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这批迁川厂矿企业分属的行业系统是:冶金工业1家;机械工业103家;电气工业18家;化学工业40家……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

——摘编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2 . 四川广元大华纱厂诞生于全面抗战的烽火之中,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难的时候,书写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传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年,实业家苏汰余与徐荣廷投资组建“裕大华”纺织集团公司,并在石家庄创建大兴纺织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棉纱不断冲击中国市场。1934年,时任大兴纱厂厂长的石凤翔提出向西部发展的思路,筹建西安大华纱厂(大兴二厂)。该厂在1937年第二次扩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企业。19391011日,纱厂第一次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一度被迫停产。194156日,纱厂再遭日机轰炸。经考察,石凤翔在四川广元建立了大华纱厂,并将西安大华纱厂较好的动力设备和纱机拆迁,运往四川广元。

材料二   广元县志记载,193910月,石凤翔修建西安大华纷厂广元分厂,简称广元大华纱厂。大华纱厂的防空洞依山势南北走向而建,可容纳约2500人。为躲避日机轰炸,大华纱厂的全部机器设备都安装在山洞内。大华纱厂成立了大华联运处,统一管理从美国购买的40辆大卡车。大华联运处除购买汽车外,又购买了120部胶轮大车,用骡马200匹左右,有运输人员140余人。大量的棉纱军需用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线。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何广华、何明圆《广元大华纱厂的抗战传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华纱厂的曲折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元大华纱厂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广元大华纱厂发展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凭借条约的保护,纷纷在中国各通商口岸从事各种经贸活动。他们从向中国输出商品开始,逐步发展到输出资本和在中国设厂经营。西方列强首先选择在通商口岸从事工业投资活动,是因为这些地方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作后盾,从而拥有许多便利。由于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不断设厂投资,为了配合工业生产的需要,他们相应地建立了许多的配套设施,如金融机构的建立、铁路的修筑、电力的兴建等,从而使通商口岸的工业发展条件不断改善。而当时中国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买办,也选择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投资。因为在这些地区容易获得各类生产机器、技术及原料。通商口岸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集聚效应,从而使工业集中于通商口岸的趋势不断增强。

——摘编自陈宏明《中国近代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

材料二   早在1935年,当华北局势日益恶化之际,蒋介石就曾感到“日本在华北似有箭在弦上,最近必有举动”,他认为西南地区的“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只要川滇黔能够巩固无恙,一定可以战胜任何的强敌,恢复一切的失地,复兴国家”……因此,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开发大西南尚不具备条件,但基于西南地区在中国的独特地位,国民政府终于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并在以后的短期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内迁运动,将沿海工业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

——摘编自吕家毅《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经济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民政府决定工业内迁的原因,并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影响经济区域分布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