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基于内向型基础上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鸦片战争”后,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与资本主义萌芽联系在一起。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机器作业逐渐代替了人工劳动和手工工具,外国商品与以耕织为特征的中国自然经济的纺织品相比,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对中国倾销的速度快速提升。外资廉价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破坏中国原有的完整的手工纺织程序。

——摘编自江怡李哲《中国工商制度体制与经济结构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1912年后,荣氏兄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出现的现象,并分析此现象出现的时代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历史资料
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维新派在北京成立强学会,领导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出版《天演论》
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要求:论题明确,提取材料信息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