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近代以来后发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如下一组命题

1.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3.一个国家愈落后就愈需要强调权力集中,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运作,建立威权主义政府;

4.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评析材料中的命题(就任意一点表示赞同或反对,也可以另有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经过长期的生产竞争,纺织、农产品加工、陶瓷等行业的生产向自然条件较优的地方日益集中,形成某一行业、某种产品、甚至某一生产环节的专业区,不少地区还排斥了其他地区的同类生产。在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矿业等十几个主要行业中,多数属于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矿业也有很大部分用于生活日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手工业与粮食生产的结合,手工业与经济作物生产的结合,乡村作坊工业的发展及其与农业的结合。

——摘编自方行《中国古代经济论稿》

材料二   开埠通商以后,列强商轮、军舰停靠于中国口岸者渐多,这些轮船的维护、修理使本地手工业者获得了大宗生意,而在维修外国轮船的过程中,传统手工业者也学到了新式技术,使传统手工业有了质变为新式工业的契机。在上海一带,原本存在着锻铁、铜锡器制造、木船修造等工具制造类手工业,外资船厂兴起后,在修造过程中寻求一些手工业作坊代锻代制机器零件,这些手工业作坊有的就转化为了早期的本土机械企业。

——严鹏《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

材料三   毛泽东曾说:“资本家赞成社会主义改造,敲锣打鼓,那是因为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来,工人群众又在底下顶他们,逼得他们不得不这样。”陈云讲话指出:对资本家和平赎买,应该推广定息的办法。“所有的资方实职人员,应该全部安置”。1956年,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比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1955年增加了32%。

——高化民《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上述特点的形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早期机械工业出现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掀起的原因。
2020-05-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广益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金刚川》讲述了 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修补木桥的顽强拼搏故事。电影中部分美军台词 如下: “中国是用两根树枝吃饭的,连自行车也造不出来。”“他们的武器就像是弹弓,连苍蝇都打不下来。” “桥又被修好了,加大轰炸力度!”“出动超大型的战斗机,大范围地炸毁木桥以及工兵连的驻扎地……终于完成任务了,志愿军再也修不好了,我们也可以回国了。”“他们用身体一个叠一个,组成了桥梁。” “那不是人类能够完成的事。”“一座木桥都无法摧毁,志愿军太可怕了。”“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的 确创造出了神迹。”

——摘编自电影《金刚川》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台词中提取出一句,指出其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对历史现象的评述要结合史实,准确而全面)
4 .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明嘉靖四年规定,凡是双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卫边,……。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自明朝第五代皇帝……,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一一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工业统计资料(1872—1913年)

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
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述。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
2020-02-2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1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年)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计数据看“前三十年”

表一

历史阶段1949—1952年1953—1957年
钢铁产量1952年135万吨1957年535万吨
工业总产值每年涨幅34.8%18%
粮食产量1952年3278亿斤1957年3901亿斤
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14.1%4.5%

表二

历史阶段1965—1976年总体统计
1949—1978年
国民收入增长倍数1.9倍7.7倍
国民收入每年涨幅6%7.3%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倍数2.34倍13.8倍
工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8%9.5%
工业总产值增长倍数2.72倍39.2倍
工业总产值每年涨幅9.5%13.5%
农业总产值增长倍数1.51倍3.4倍
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3.8%4.3%

——根据刘日新《对前三十年应当怎样看》整理

材料二建设成就看“前三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陈先《九十纪行》

30多年来,我国实行有计划发展经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了10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需要,做到了充分就业,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陈先文选》

材料三错误看“前三十年”

对于大多数领导人和各级干部来说,过去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中习惯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来解决面对的各种困难,并且取得巨大成功,大家便以为在经济建设中只要搬用这一过去成功的老经验来指导工作,就能闯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来。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你出于多么良好的愿望,不管你怎样动员群众的力量,如果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便会遭到惩罚,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金冲击《谈新中国的“前3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阶段发展和整体发展两方面归纳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示例:阶段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总值涨幅明显;钢铁产量和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其中工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前三十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哪些突出成就?以及该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作者的主要观点。

6 .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经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材料三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000
5876.0
29.4
1959
17000
6740.5
39.7
1960
14350
5105.0
3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3)材料三、四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现代分册》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2016-12-12更新 | 3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巫山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