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56年前后,中国有些地区的农民们反映,“共产党领导农民办合作社,增产粮食,什么都好,就是不准搞副业不好”。据此可知
A.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B.“一五”计划期间存在“左”的错误
C.农业合作化改变所有制结构D.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比例失调
2 . 1952年,我国钢、煤、发电量、原油、水泥、棉纱、粮食、棉花等工农业产品产量均大幅超过1949年前的最高产量。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这些成就
A.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奠定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础
C.体现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D.缩小了工农业发展之间的差距
2022-03-14更新 | 631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被誉为“企业大王”的刘洪生,1930年在上海创办彰化毛纺织厂。1954年该厂改名为中国毛纺织厂。在庆祝会上,有人高呼:“资产阶级20年来剥削工人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赢得人们的热烈掌声。这一史实反映的是新中国
A.合理调整工商业B.打击不法资本家
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这
A.体现了人民公社运动的成果B.推动了土地改革完成
C.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D.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2021-09-27更新 | 5193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学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2021-09-12更新 | 5887次组卷 | 57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学测)历史试题
7 . 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表所示,据如表可知
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
工人劳动农民转业军人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学生资本家
上海35.5212.952.6918.7516.085.94
天津39.1314.273.2712.2919.443.70
陕西26.2627.998.328.6722.950.52
新疆16.1625.4723.1918.1819.050.23
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
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2021-06-08更新 | 11356次组卷 | 82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学测)历史试题
8 . 下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021-01-21更新 | 360次组卷 | 3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一五”计划实施中,各部门按计划规定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行业工业农林水利邮电运输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贸易其他
投资比例58.2%7.6%19.2%7.2%3.7%3.1%1.0%
备注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实行公私合营
C.旨在建立完整工业体系D.优先发展重工业
10 . 如果以时间为序,将政治因素(政策)作为外力、经济因素作为内力,在两者合力的作用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所表现出来的变革或变迁的轨迹如下图。下列解读准确的是

注:O点开始的对角线为假设的农村发展正态趋势(如线段OA为1950--1957年的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各点到O线的垂直距离表示偏离正态的程度。
A.AB段为1958--1965年
B.BC段为1961—1965年
C.CD段为1966--1982年
D.DE段为1966—1978年
2019-07-2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