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78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75.4%来自于工业,这一比重在1983年增至86%,之后逐渐下降,直至90年代有所回升并基本平稳。这反映了我国(     
A.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B.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C.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D.现代工业发展滞后
2 . 1983年,深圳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深安保”,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做法(     
A.调整了我国的工业布局B.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C.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活力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这一举措适应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B.地方对简政放权的要求
C.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需求D.乡镇企业发展的需求
2022-05-27更新 | 544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定时期,标语口号通过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概括浓缩为简明扼要的句子来引领社会发展,从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材料


          ——整理自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5-26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辞职,带领7名知青创办青年茶社,卖大腕茶。他还创办青年综合服务社,一年后发展为北京大栅栏贸易货栈,经营全国1000多种商品,员工发展到130多人。尹盛喜的创业活动
A.反映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B.利用了市场经济建立的契机
C.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D.丰富了乡镇企业振兴的经验
6 . 如表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88年1992年1996年1997年
个体工商户(万户)1454.91533.92703.72850
从业人员(万人)2304.92467.75017.15441

A.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B.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束缚
C.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D.冲破“所有制崇拜”的束缚
7 . 农业总产值1981年比1980年增长5.7%,1982年预计比1981年增长5%,两年平均每年递增5.3%„„特别可喜的是,许多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在一两年或两三年内迅速地大面积地改变了面貌,这是建国以来很少有的。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2022-0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1年7月,首钢在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支持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的办法,开始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自留,欠收自补”的承包制。此后,首钢得到快速发展,职工福利也有了大幅提高。这说明
A.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B.扩大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C.承包经营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2022-01-17更新 | 35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据此可知中国
A.个体经济获得肯定B.对内改革已经起步
C.中国就业压力空前D.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10 . 1956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6月浙江省永嘉县在燎原社试验包产到户,成功后,县委决定在全县推广。这
A.推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解决了农产品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问题
C.是农村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体现D.为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奠定历史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