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78年,小岗村率先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由此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并宣布长期不变。这体现了(     
A.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B.生存压力推动农民变革
C.制度变化促进社会进步D.底层创新影响上层建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北魏孝文帝起,历代均田制的实施,就是不普遍的、打折扣的。以唐代为例,尽管唐初均田令规定授予民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但各级官员利用特权大量占田,“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政府并没有足额土地授予民众。唐代开元年间的户籍文书记载,有户主余善意应受田一顷六十一亩,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需要“纳租二石(“一丁之租”)。民众苦困,“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到武则天时,“天下户口,亡逃过半”。

——摘编自杨志玖《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等

材料二   明代前中期江南平原实行水稻一年一作制,一个无牛农户可种稻25亩上下,自明后期以来,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在这一新的耕作制度下,时人提出:“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一十亩”。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所以农户耕田更要少一些。明后期以来江南“人耕十亩”经营规模的出现和普及表明这种经营规模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规模更佳。

——摘编自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在分析均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时所选取的视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以来“人耕十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该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营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022-04-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3 . 中国逐步放开物价的过程中,曾出现通货膨胀和抢购潮。到1991年,价格形成机割占比如表,其中市场定价的商品反而逐渐供给充足、价格稳定。这说明
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定价
农副产品22.2%20%57.8%
工业资料36%18.3%45.7%
A.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有明显优势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D.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2022-04-18更新 | 351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1978~2018年社会流行语的演变概况,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时间媒介社会流行语
1978-1993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万元户、一国两制、女排精神、包产到户
1994-1998媒体市场化发展炒股、抗洪精神、下岗再就业、一国两制
1999-2018QQ、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涌现网红、反腐、电商、工匠精神、女排精神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
C.大众传媒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正午阳光出品的《大江大河》成为了2008年底最火的国产剧。它通过讲述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典型代表人物的不同经历,真实还原了一代人的创业生活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宋运辉只能通过姐姐让出的高考名额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宋运辉成为金州化工总厂的技术员。他一进厂就下车间锻炼,再加上专业知识过硬,又非常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深得领导信任。80年代以宋运辉为核心,在国企进行了技术革新,设备也全部换成了国外的。他也因此一战成名,不断得到破格提拔。

1979年,雷东宝退伍后回到家乡后做大队书记,面对家乡贫穷落后、消息闭塞的情况,从书写“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的标语开始,力图在家乡大展拳脚。80年代,他在小雷家村进行土地改革,兴办砖窑、养猪场、电线厂,带领着村民脱贫致富。

杨巡头脑聪明、敢想敢干,1983年用靠卖馒头积累的资本(卖馒头换鸡蛋,再用鸡蛋在城里换粮票),跟着老乡做煤矿生意,最终因不合格电器导致煤矿爆炸而受到波及,积攒下来的家业都赔了进去。后来靠着挂靠雷东宝所在的小雷家村“集体”,1991年成立了扬子街电器城,重新站了起来。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你所提取的情节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评价准确全面。)
2022-03-01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双凤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6 . 过去钢材生产的计划性是最高的,1979年调整之后,钢材分不出去,迫于形势,许多企业领导亲自带队四处推销。1979年全国自销钢材81.8万吨,1980年上半年达到84.9万吨。江苏省1979年冶金产品市场调节部分已占30%至35%,成都无缝钢管厂1980年自销合同部分已占到42%.由此可知,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国企改革在重工业领域率先进行
C.企业扩权改革助推市场化启动D.产品销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