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5 道试题
1 . 1985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将加工企业的按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由原来的256种缩小到20~30种,加工企业需要的许多原材料需要自己“找米下锅”。材料现象主要说明
A.企业首先成为改革对象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制确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出现松动D.企业经营日益出现困难
2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分配给每一农户的土地期限为一个季度或一年。1984年,责任制延长到十五年。更往后,土地合同被定为可以由耕种这块土地的农户继承。这一变化
A.鼓励农户长期规划和投资B.促成土地逐步私有化
C.导致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三   1978年的中国企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也许我们从外国人眼中能看得更真切一点。美国记者马修斯在中国工厂观察记中写道:“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去年,全厂85%的工人都增加了少量的工资,对很多人来说,是1020年来第一次增加工资。”一位日本记者发现重庆炼钢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其中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读卖新闻》记者写道:“日本的集成电路工厂干净得一点灰尘也没有,相比之下,上海这家工厂简直像马路工厂。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878-200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现代化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1953年计划的特点,概括其主要成就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4 . 1978年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了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1993年该企业转为港商独资企业,并逐渐转型走上高新技术发展道路。这一历程
A.表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B.体现国有企业改革释放活力
C.引领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潮流D.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缩影
5 .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主要表现为
A.利用市场手段恢复国民经济B.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C.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
2021-03-19更新 | 176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5月,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材料二   第一组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第二组今日商品任意挑选。



(1)在“总路线”指导下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进行了重大活动,实质上犯了什么错误?党和国家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2)材料二中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7 . 1984年至1991年,由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工业产品产值比重由40%下降到了11.7%,国家统配物资由64种减少到了19种,国家定价的生产资料比重由60%下降到了18.7%,国家定价的社会零售商品的价格比重由50%降低到了5.9%,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的困难B.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2021-03-09更新 | 20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下降,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继续上升,同时国有、集体、私营等各种经济成分相互渗透的经济形式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我国
A.确立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国有经济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D.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9 . 1993年宪法修正案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这一举措
A.明确了计划经济积极意义B.重在提升公民参政议政意识
C.有利于加强国营经济地位D.有效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运行
10 . 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生产责任制,接着在全村进行了推广,双水村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有了好转。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开办砖窑,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孙少安生活的好转得益于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