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980年,重庆市提出并推行“商业四放开”“工业五自主”措施,即让国有商业企业在经营、价格、分配、用工上有自主权,国营工矿交通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上实行自主。这些举措(       
A.开启重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B.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C.有利于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D.适应城市改革全面推进的形势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一些出版物上已经有人开始片断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1919年以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唯物史观很快得到了传播。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不仅在介绍唯物史观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而且开始用唯物史观来重新观察历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用性与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产生了高度的契合;同时,传统史学中“儒家的大同思想,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追求,讲求群体的观念以及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等,都从不同的层面折射出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心理基础。

——摘编自《破旧立新与本土化开端——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

材料二 1943年,翦伯赞发表《略论中国史研究》一文,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的水准。比如,提出“真正的中国史,是大汉族及其以外之中国境内其他诸种族的历史活动之总和”。他还强调“中国史的变动,往往影响世界史的发展”“中国史之于世界史,正犹细胞之于人体”。

——《翦伯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要代表》

材料三 尊重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对青年大学生的凝心铸魂作用,强调要给学生讲清楚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使青年学生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摘自《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翦伯赞的主要思想。各举一例史实阐释你对“中国史的变动,往往影响世界史的发展”“中国史之于世界史,正犹细胞之于人体”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加强“四史教育”的意义。
2023-05-2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十)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迷惘的一代”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前的青年们视“拯救民主”“伸 张正义”“为和平而战”这些口号为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积极报名参军。战争结束后,曾让 青年们无比骄傲欧洲的传统文明瞬间崩塌。参战青年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就连过去的工作也已经被没有参加战争的人代替了,城镇和家庭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变得很难适应,社会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轻视追求高尚情趣等现象也令这一代青年感到迷茫、困惑、无所适从。没有了旧的根基,又没有新的道路引导,他们只能以对主流社会系统“迷失”的外观情绪来抗议社会。但他们在“迷惘”的外表下,在更深的程度上追求个人自由,不轻易向任何人妥协。

——摘编自车继雁《造就“迷惘的一代”:格特鲁德·斯泰因及其作品研究》

材料二   现代中国重要青年运动年表(部分)

名称内容
保家卫国斗争中的青年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青年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青年指战员占了志愿军部队总数的66% ,战斗连队中青年占80%以上,基层干部大部分是团员,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献身精神,为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青年学雷锋活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中共中央倡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各条战线涌现出许许多多雷锋式的集体和个人。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地团组织相继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提高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科研攻关最前沿、抗疫斗争第一线、捍卫国防最前线、基层实践大舞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摘编自黄蓉生《青年学研究》;贺军科《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精彩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西方青年精神世界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共同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施行的矿务政策主要是大力发展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对民间开矿的态度基本是禁止和限制的。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巨额赔款,清政府财政左支右绌,一些官员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呼吁发展采矿业以挽回利权。清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实业救国“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逐渐改变清初的矿业政策,开始允许民间开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清廷下旨命各省五金各矿“宜及时攻采,以期推广”。

——摘编自程博《清末民初矿业法制变革初探——从焦作煤矿实便展开》

材料二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矿业法》,置各矿于政府的监督管理之下,并要求所有外资经营的煤矿依法划区设权,领取开采执照或者重新改组。实业部对于无证私采之矿,加以取缔;并将已设定矿权的矿,按期开列清单,分发各路局查考。依据矿业法的规定,矿税被分为矿区税与矿产税两种,凡已设定矿权的厂矿必须缴纳矿区税,该税由农矿部(或实业部)委托省市主管官署代为征收转解。对于各大矿业公司,其矿区税数额较大者,由实业部直接催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逐渐加强了对重要矿产资源的统制。1931年11月,由实业部牵头召集救济长江煤业会议,并于上海设立国煤救济委员会,以应对长江流域的煤荒,促进煤矿业产运销合作。1933年6月,实业部召集各煤商及有关各部召开修车运煤会议,以增进运输而谋路矿之合作。1935年,国民政府以钢铁关系国防安全为由,规定苏、皖、鄂、赣、湘五省境内铁矿将不再准许人民承租,全部收归国营。

——摘编自向明亮《国民政府矿业政策与矿业发展述论(1928—1937)》

材料三   1994年,国务院发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确立了矿产资源的资源性资产性质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平等的财产交换关系。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矿产资源法》,允许矿业权流转,这促进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使得矿产资源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此后高速发展的中国矿业中经受住了考验,而在与国际矿业越来越紧密的融合中,中国矿业也在不断拓宽视野,逐步提高其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摘编自赵凡《我国矿业权制度改革40年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矿务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矿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施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90年代中国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2022-12-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农业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在不同时期中国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9年,农工商部奏准颁行了《推广农林简明章程》,规定各属官员对农林事业要因势利导,量加董劝,“总以境内所有荒地一律垦辟为要义”;凡绅民集股合资筹办农林,若果资本不继、周转为难,地方官查实后应酌拨公款,量予补助;其成效卓著者,“即从优奖励:或缮给匾额,或给予功牌奖札,或酌予虚衔、顶戴,或按照异常、寻常劳绩咨部汇案奏奖”。绅民承领荒地、荒山,地方官在厘定税则时,应“优加体恤”;对于民间农林产业,地方官应“切实保护,如有刁绅劣衿、势豪地痞、奸胥滑吏从中阻挠侵占,以及蹂躏禾稼、砍伐树木等事,一经业主禀报,应即立予究办,按律严惩”。

——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二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文件,其中规定了进步放宽山区、林区政策,积极兴办交通事业,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鼓励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放活农村金融政策,按照商品经济要求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就把农村经济纳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促使传统农业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岂之、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农业政策出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和新时期中国政府的农业政策的影响。
6 . 改革开放后,山西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就业人员从1984年的0.27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92.7万人,年均增加4万人。取得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实施B.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展开
C.五年计划的有效实施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2022-05-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回忆说∶"1985年3月我去无锡调查,知道前两个月乡镇企业增长100%,我提醒他们不要头脑发热。他们答复说,乡镇企业要资金有资金(银行送贷款上门),要销路有销路(订货已达一年半产量),为什么不让我们生产?"由此可见,乡镇企业的崛起
A.奠定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基础B.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D.加快了利用外资的步伐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78-1996年中国三种价格形式的变化

领域定价类型19781996
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政府定价97.0%6.3%
政府指导价0%1.2%
经营者定价3.0%92.5%
全国农产品收购总额政府定价94.4%16.9%
政府指导价0%4.1%
经营者定价5.6%79.0%
全国独立核算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销售收入政府定价100.0%14.0%
政府指导价0%4.9%
经营者定价0%81.1%

(政府指导价:对在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产品,政府规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经营者则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条件制定出售价格。)

——摘编自余兴发《新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原因。
9 . 阅读下图,以1978年国家收购农产品的价格指数及国家投放农村的工业品零售价指数为100,图中数据变化说明(     
A.农村集体经济比重显著提升B.国家重视照顾农民的利益
C.农民为工业化做出重大贡献D.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
2022-03-1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苏联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土地国有前提下农民可以自行选择具体的使用形式,新中国在土地公有基础上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这说明
A.各国普遍实施土地公有B.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发展
C.国情差异影响政策效果D.中苏治国理念基本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