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1980年1月,国家农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在生产关系、生产队规模上“稳定”下来,“不要变动”,但对自发搞包产到户的行为,“应当热情帮助搞好生产,积极引导他们努力保持并且逐渐增加统一经营的因素”。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人民公社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共识D.“左”倾思想影响改革开放历程
2024-04-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会议提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决议的意义在于(     
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C.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问题D.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
3 .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历了从1978~1985年的诞生,到1986~1996年的初步发展和1997~2005年的再次兴起与二次创业,再到2006年以来崛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A.科技型企业完全居于优势地位B.国有企业发挥了引领作用
C.民营经济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巨变
2023-02-2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投机倒把罪”原意指看准时机行情,转手倒卖,以攫取暴利的非法活动。当代中国史上的投机倒把,针对小商小贩,甚至一般私营工商业。在建国初兴起,罪名一度加重,随着改革开放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比如改革之初,关于“长途贩运”,经济学家薛暮桥就质问:“让山货土产烂在山上是‘社会主义’,把它们运出来满足城市人民需要倒是‘资本主义’,哪有这样的道理?”该罪名(     
A.兴衰历程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变迁B.初期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击对象
C.被否定是改革城市经济体制的需要D.在中国当代史上长期推动经济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我国画家詹建俊于1984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潮》。该画以仰视的视角刻画了一位顶天立地的青年农民:他手扶铁锹,昂首挺立,目光坚定而自信,神情豪迈。其背景是绿潮涌动、充满着希望的田野,被春风掀起的上衣弧线与身后绿潮的旋涡形成呼应。该画(     
A.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新风B.倡导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宣传了市场经济取得的成就D.呼应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私田的大量开垦公田逐渐荒废,井田制遭到破坏并逐渐瓦解。北魏至唐前期,中国一直实行均田制。唐代均田制的实行把军队和广大农民安置到了土地上,达到了安定军心和民心的目的。如贞观时,“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

于道路焉”。由于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开垦日益扩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致使粮食价格大幅度下降,国家财政也日益富裕充足。所以,唐前期百余年间国力强盛,威震中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王红雷《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之演变》

材料二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从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变土地私有制为公有制。实践证明,它是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否定了农民个人的物质利益,无法有效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0年代后期,土地改革旨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使得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结果违反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在积极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土地国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土地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唐丽霞《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并说明唐朝实行均田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给你带来的启示。
7 . 下列资料可以用来说明新时期中国(     

1981年年底

全国的个体户首次突破了100万户

1982~1985年

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171.4万户

1999年年底

全国“草根个体”共3160万户


A.自主创业人数逐年增加B.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建立
C.经济体制转型明显加快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022-08-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实现了从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的过渡,此外,过渡时期的通货膨胀很快得到了遏制,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稳健增长。这一现象的出现(     
A.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B.得益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基础
D.使中央做出了改革国有企业的决定
2022-07-12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的部署,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连贯性与稳定性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底气和勇气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0 . 1988年,上海申新九厂的职工们看到,乡镇企业的棉纱要比申新九厂便宜得多。工人们感慨,用陈旧的机器,密集劳动的方式,创造了申新的业绩,但工厂却无法自主地在车间里添置一台新的纺织机。这反映出当时国企(       
A.发展落后于乡镇企业B.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
C.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D.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