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承包运动”,个人首创精神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关于这场“承包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传统平均主义色彩B.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C.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D.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举措
2 . 1978年5月,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发表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文章,否定了平均分配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当时几乎所有的有分量的经济理论文章都赞同该文章的主张。这一现象(     
A.反映了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B.明确了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原则D.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3 .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的部署,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连贯性与稳定性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底气和勇气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 .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成为农村的主要生产模式。2005年,国家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转包行为得到法律的认可和规范。这一举措
A.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促进了土地所有制的革新
C.有利于弥补个体农户生产的不足D.带有农业集体化生产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0年,我国进一步放宽农副产品的购销政策,规定供销合作社、基层社可以出县、出省购销,集体所有制商业、个体商贩和农民也可以长途贩运。这一政策
A.深化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实现了城乡人口自由流动
C.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D.利于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
6 . 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2021年4月责令阿里巴巴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82.28亿元罚款;4月26日,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反映了(     
A.我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这两个企业受外资控制破坏我国经济
C.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我国的经济结构通过调整走向合理化
7 . “土地承包给每家每户去种,种什么、怎么种,由他们自己决定,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积极性,温饱问题迅速解决,城镇居民也得到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这些转变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
C.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
8 . 制度变革与创新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分别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材料说“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序号年份事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指出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2022-01-10更新 | 32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2021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10 . 如表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管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


(1)甲、乙两次调整的相同目的是什么?指出经过这两次调整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2)指出丙调整带来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