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的《高帝求贤诏》说:“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注明)行(言行)、义(通“仪”,仪表)、年(年龄)。(官员)有而弗言(推荐的言行),觉(发现),免(免职)。年老癃病,勿遣。”后来,汉武帝沿用并发展了这一措施。唐朝时期也规定,在考试通过之后,还要经过吏部的面试,面试的内容为“身(相貌)”、“言(言行)”、“书(书法)”、“判(逻辑思维)”等,形成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社会活力。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早在唐宋时期,中国的科举就吸引了诸多外国考生应试,日本、朝鲜(今朝鲜、韩国)和越南还仿效中国,在本国实行科举选官制度。自16世纪起,中国科举制度就由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传入西方。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英、法、德、美等国也从中国科举考试“自由报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合理性中得到有益启示,并纷纷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自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间,外文出版的涉及中国科举的文献达120余种。

——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       

年份主要内容
1983《国务院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决定》
1986《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
1990《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
1994《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
1998《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

——摘编自薛立强、刘文花等《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写出西汉选官制度的名称,比较西汉与唐朝选官制度在选拔方式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导致“16世纪起,中国科举制度就由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传入西方”的事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中国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材料的主旨;结合所学,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推动以上变革的主要因素。
2 .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唯有农田机械作业量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农业经营规模的缩小B.农业机械使用成本高
C.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D.机械化不适合于农村
3 . 1978年11月中共凤阳县委召开的会议上,小贾生产队介绍将全队分成四个作业组,年终分配时,“该给国家的给国家,该留集体的留集体,剩下的归小组分配”。对此县委决议:“对单干的,不能干;名为分组,实为分队的不能干;有人提出搞‘大包干’,也不要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序幕B.农村改革得不到上级支持
C.“左”倾错误依然存在D.农民阶级局限性依然存在
2023-02-12更新 | 21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16年,有学者调查湖北武汉郊区的农民家庭,结果显示∶约2/3的农户选择将承包地外租或被征用,其中10.41%的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别人从事农家乐、办工厂等非农活动。这折射出当代中国(     
A.城市化进程加快B.城乡差距的缩小
C.土地所有制变革D.产业结构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3年英国学者杰克·哥瑞参观了山东烟台桃村,在总结桃村致富的经验时指出,“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扩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关于桃村致富原因的表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D.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推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赋役货币化,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在农村,农业商品化增长,冲击了自然经济,地主和佃户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城市,随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城镇兴起,出现了新型手工工场;商帮崛起,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人们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关系由对人的依附关系转向对物的关系,旧的等级制逐渐分解,出现新的社会分层;以白银为主币的货币经济极大扩展,商业性行为几乎成为全社会取向,国家丧失了对货币的控制权,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儒学平民化趋势明显,上层文化与世俗文化交融,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

——摘编自《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1949年后,我国农民占89.4% ,直到1978年仍占82.1% ,基本还是农业社会;1953年,随“一化三改造”,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1960 年,为应对经济困难,我国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80 年代后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在全国,非农产业职工已占53. 1% ,按国际惯例我国已不是农业社会;随户籍制度调整,农民、工人分化,我国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理人等新的社会阶层,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摘编自《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晚明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对晚明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7 . 新中国的农村和农业经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经过土地改革,全国3亿多农民分得耕地等生产资料。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成为独立经营的小生产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为了使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将有限的农业资源集中到国家手里;中共中央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到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向土地公有基础上的集体经营过渡,在农村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还有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2022-05-30更新 | 48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80年,天津化纤厂党委明确向职工指出,外国专家不是“外国资本家的代理人”,而是“受雇于外国资本家的劳动者”,鼓励职工和外国专家交朋友,虚心做外国专家的学生。这一做法
A.开启了城市改革开放的步伐B.否定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C.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冲破了僵化思想的束缚
9 . 1988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明显,物价涨幅过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87年上升18.5%。其中农村上升17.1%,城镇上升21.3%,由此可知当时(     
A.改革开放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市场经济的引进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改革开放仍然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江的乡镇企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1978年,乡镇企业再次兴起,晋江农民纷纷利用“闲资金、闲房、闲散劳动力”等有利条件创办乡镇企业,以联户集资企业为主要形式。面对社会上掀起“姓资姓社”讨论的风波,时任省委书记项南肯定并支持乡镇企业。19849月,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晋江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大力扶持乡镇企业。据统计:从1981-1985年,全县乡俱企业单位总数增长1.87倍,企业人数增长43%,总收入增长3.27倍,参加联户集资的群众达3.4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6%以上。

1985年的“晋江假药案”,将晋江的乡镇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晋江全面整顿企业,狠抓产品质量,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诚信经营,建立了福建省第一家质量检验所。当年晋江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此后晋江继续创造奇迹,乡镇企业保持兴旺的发展。

——摘编自张东奇《试述项南对晋江改革开放的贡献》


(1)根据材料、概括晋江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80年代晋江乡镇企业发展的原因。
2022-03-05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